由《童趣》想到的童年记忆 凤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童趣的片段?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童趣的片段(由童趣想到的)

关于童趣的片段

由《童趣》想到的童年记忆

凤鸣

前几天晚饭后,我转到了初心广场上,看到了广场上的人们,有在树荫下闲聊的老人们,也有摆小摊的年轻人,也有跳广场舞的,有散步的,也有在地板砖上写字的,广场上的健健身器材上也有很多健身的人们。可是最引起我关注的还是几个小孩子们,有一个大约一岁的孩子,坐在小电动汽车上在广场上转圈圈,像是有家长在操作着,车后边跟着好几个大点的孩子们,手里拿着各种式样的“枪”,动作很像是在“冲锋”的姿势,“枪”中发出“嘟嘟嘟”的声响,孩子们的口中也是“念念有词”:什么“冲啊”“杀啊”的。坐在车上的小孩子,不时的回头张望着,有点吃惊或者是惊奇的眼神。孩子们玩的天真可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调皮开心。看到孩子们玩的可爱而有趣的样子,看到孩子们玩的认真又开心的神态,也不由让我自己想起了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

我的童年生活,也和家乡其他的伙伴们一样,是在老家度过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的农村老家,人们的生活处于基本温饱型的状态,经济状况差,生产条件落后,家乡那时候也没有电,照明靠的煤油灯,外面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是每家每户的小喇叭和生产队的集中学习,内容主要是“两报一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刋登的文章,另外就是公社或者是大队来人传达的有关会议精神等。那时候的文化生活也很贫乏,主要是每年春节大队排演些节目演出,或者是生产队里闹闹社火,大人们玩玩牛九牌什么的,有时一月或者是一季度能看几场电影,那就好“奢侈”的娱乐活动了。至于我们这些不安分孩子们,就只有到处去野,自寻快乐,或者是大人们教些小游戏等。比如说:捉狗娃,捉迷藏等。

那时候我们队上上学的,或者是没上学的,大大小小有二三十个孩子们呢,就是上学的孩子们,去上学时,自己背着书包“上学堂”,放学后排着队唱着“革命歌曲”自己回家,也不用家长接送,到家后也没有什么家庭作业,除了下午帮大人们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再也没有什么事干,特别是晚饭后,就更是闲的无聊。就大伙串到一起,玩些小游戏取取乐。那时候的我们主要玩的就是:藏道道(捉迷藏),扛墩墩,滚铁环,叼狗娃,踢毽子,跳方方,转城,丢手巾等,有时候还学着电影上的内容玩玩“打仗”的游戏,冬天最有意思的就是燎芨芨墩(烧芨芨草)。不论玩什么游戏,最大的孩子就是理所当然的组织者,大家也都很有集体观念,也都能也“服从命令听指挥”,玩什么游戏也很有秩序,玩的开心快乐。比如说像“组织打仗”的游戏吧,双方阵营划分的分分明明,界限弄的清清楚楚,各自的“机枪手”,“投弹手”,“司号员”,旗手,“敢死队”等,都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严阵以待,安排的井井有条。“战斗开始”,“司号员”的司号声“,枪炮声”,“坦克”的轰鸣声,“战士的”的“缴枪不杀”声,胜利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响成一片,整个的一个“战场”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军旗飘飘,还真的是有那么一点点味儿呢。开心快乐是肯定的了。

再比如说这藏道道(捉迷藏)吧,大冬天的,我们这些孩子们,本就穿的是不厚不新的棉衣,也不怕冷,可往往是玩的大汗淋漓,这藏道道吧,重点突出的就是个一定要“藏的好”,与一定要“找得到”,你说这藏的人吧,总是想的藏的越妙越好,不管是它墙拐角还是破墙头,不管它是旧圈棚还破炕洞里,不管是旧井坑还是破羊圈里,都是藏身的好地方,往往是弄的灰头土脸的,个别的时候吧,有时藏的实在太好了,别人又找不到你,时间久了索性就不找你了,别人找不到你又不找你了,可你的嗑睡却来了,不知不觉中自己倒是睡着了,往往是害的大人们黑天半夜的找你。再说这找人的吧,个别的时候也有找不到藏的人,甚是翻遍老鼠窟窿也找不到藏的太好的人,天晚了夜深了,也嗑睡了,只好回去睡觉了。藏道道快乐也很开心,不论那方胜了,都是很有胜利者的感觉。当然,在一般情况下,玩这种游戏就是玩的个野劲,玩的个疯劲,都是玩的个开心快乐,大多伙伴们也都能做到来时精神抖擞,去时开心满意。绝不是来的时候张牙舞爪,“磨掌擦挙”的,去的时候连滚带爬的,“狼狈不堪”的,明天还是好朋友,好玩伴,好同学!都是小孩子家家的,没那么多心眼的。

说起小时候在老家的童年生活,玩的土游戏其实也很多的,但有些玩具也不是那么好弄来的。比如说我们小时候滚的铁环吧,其实那个铁环就是木大车上的车箍,天长日久木大车坏了,或者是更换了车箍后,才能得到那个东西,这个东西也不会是人人有份的,就看是谁的运气好了。能得到和这个差不多的铁环,那就是家家户户有的木制的圆水桶了,有条件的人家,有了铁皮水桶后,木制的那种又沉又不好使的木水桶就不用了,木桶不用了,那桶箍也就闲了,每个木桶有三道铁箍,这样,那家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一个个的铁环了,有了这机会,别提有多么的高兴了。

老家的冬天很冷,风干物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每当到了冬季,特别是到了冬天的晚上,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又可以燎芨芨墩取乐了。燎芨芨墩,其实也是大人们默许的事儿,只是多次的叮咛孩子们多注意自身的安全,牛院子和庄子附近不能燎芨芨草,牛院子和庄上的安全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其实默许孩子们燎芨芨墩,还有一层原因,是因为燎芨芨墩对来年的芨芨草生长有好处。今年冬天烧过的芨芨草,明年发芽后会生长的更加旺盛,长出的芨芨草也会更细,使用起来(编制筐子背斗及搓绳等)更好。所以生产队在安顿孩子们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在冬天会默许孩子们燎芨芨墩。

燎芨芨墩,也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高兴最快乐的事了。那时候生产队的地埂上,差不多都长着芨芨草,这就给我们这些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冬天的快乐“游戏”的地方。每天的晚饭后,我们这些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计划好的地方,也就是生产队的张家场广或者是李家大田的地埂上,开始了这个晚上的“游戏”。随着第一个芨芨草的点火,大家开始积极行动,边走边给其他的芨芨草点火,也随时收集没有烧尽的芨芨草,扎成火把点燃后,了也方便给其他的芨芨草点火。一路点火一路收集没着败的芨芨草,继续点火,芨芨草点燃的越来越多,火焰越来越旺,忽闪忽闪的火焰也甚是好看,我们叫它们是“美丽的鬼火”。伙伴们的喊叫声,嬉笑声,欢呼声,打闹声,响彻家乡的夜空,响彻老家的大地。也更是甜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心里。

童年时的老家,没有电,没有电视电脑与手机,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或者是好的娱乐活动,虽然说生活是困难温饱型的,但童年时的我们,也是快乐的,在在有限的空间里也总能找到适合我们的游戏,给我们儿时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与快乐。

童年的时候的家庭生活虽然说清贫与困难的,可也是充满希望与快乐的。时代进步也好,社会的发也罢,经济的改善也好,发展的路上,总是循序渐进的,有时候甚至是波浪式发展的,不会没有坎坷不平与困难艰辛,也不会永远是一帆风顺的。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性,就会有那个阶段的艰难与快乐,我想快乐应该是永远比困难多。在那个阶段的人,就有那个阶段对快乐的理解与体验,不忘过去,记住乡愁,珍惜当下,快乐生活,展望未来,知足常乐,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童趣》勾起了我的记忆与童年趣事,童年的记忆总感觉是美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