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姓氏(你的姓或名原来这么有趣)(1)

在网上无意浏览了一则跪求对联的信息。给出的上联是:忧国忧民忧社稷。在灌水区各路高人纷纷跟帖回应,大展才华,诸如“赏花赏月赏中秋”“乐天乐地乐人间”“顺天顺地顺民心”“谈天天地谈人事”,就在我频频颔首之际,一则下联冷不丁让我不寒而栗:“仇官仇富仇社会”,一仇更比一仇深的三个“仇”字,让我触目惊心,仿佛看见一个咬牙切齿的愤青,和一种摧毁一切的力量。

仇,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又有着怎样的历史面目?

在《说文解字》中,仇,是一个形声字。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挥臂攻击,加上“人”旁,本义是动词,意为追究伤害、攻击报复,如结仇、仇恨。仇还另有三种意思,一是名词,意为恨意,所恨的人。如仇深似海、新仇旧恨、冤仇;二是同“讐”,指用甜言蜜语调情、求偶。只见于古文。如《史记 • 晋世家》有:“仇者,讐也” 《诗 • 周南 • 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意思是“这些魁梧勇敢的人,是公侯的好心腹”,不过汉字简化后,“讐”同“仇”。三是姓,与“球”同音,读qiú。

和仇组成的成语还挺多,说明旧社会仇深似海的人不少。形容仇的程度有:血海冤仇、深仇宿怨、九世之仇、苦大仇深、不解之仇;形容仇的种类的有:国仇家恨、公报私仇、反目为仇、恩将仇报、同业相仇;关于报仇的有:报仇雪恨、有仇必报、复仇女神;此外还有同仇敌忾、嫉恶如仇、认仇作父、亲痛仇快等等意思,不一而足。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有仇必报,信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精卫填海是报大海夺命之仇;伍子胥鞭尸是雪父兄之仇;刘备不计后果发兵东吴是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当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了报仇雪耻,勾践不惜卧薪尝胆,赵氏孤儿不惜认贼作父。其实西方也一样,复仇,甚至成为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哈姆勒特》也叫《王子复仇记》,《罗密欧与朱丽叶》《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多少爱恨情仇在其中!

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世上没有不解之仇。我喜欢两句话,一是“无仇小人,勿媚君子”,它出自《菜根谭》:“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诌媚,君子原无私惠。”仇雠即敌对结怨的意思。意思是君子所以不跟小人结仇,固然可以避其险恶之毒,更由于不屑寻仇,无暇为仇。不仅如此,君子以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而不屑于是非,讨厌阿谀。还有一句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也只有大心胸、大气度、大格局,才能放下仇恨,相逢一笑。

仇,听起来就有一股怨气、杀气和血腥气,无端让人紧张,让人恐惧。好在姓氏里“仇”不读“chóu”,只读“qiú”。仇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候(一说为九吾氏)。商朝末年,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从此后为仇姓。仇姓数量少,自然如雷贯耳的名人不是很多,我所知道的只有明朝著名画家仇英。只要对国画略有涉及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他画的仕女,神采生动,被誉为明时工笔之杰。数百年来仇英的每一幅作品,人们几乎都奉为瑰宝,争相收藏。

也有人考证历史上的裘(Qiú)姓,原本也是仇姓,只是后来为了避免仇杀而改成了裘。说起裘姓,自然让人联想到《射雕英雄传》裘千尺、裘千仞,这兄妹俩虽然武功了得,但一个让“仇”弄得走火入魔,一个让“仇”字弄得非人非鬼。可见虽改姓,但仇深似海,千尺、千仞之仇怎能轻易在血液中消融?

人生苦短,无仇无恨最好。要做到无仇无恨,唯有淡泊名利。杜牧曾一言以蔽之“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在这个物欲横流时代,老百姓并非人人心态不健康,非要仇富、仇官、仇人生。其实,仇的不是富,是为富不仁,仇的不是官,仇的是为官不正。只要官正,富仁,谁会和美好的人生过不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