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喜欢的杂志

《花季.雨季》是把一群在深圳成长的高中生展示于读者面前,塑造了改革开放里成长的新一代活泼向上的美好形象,是富有青春活力的好书。书中的主角欣然是一个有自己见解及独特个性的女高中生。

最令我佩服不已的是书中有关绿文的一节描写,也许作品的重点并不在此,但从中透视出当今社会的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父辈与子辈的代沟。

欣然曾为深圳绿文而一度疏远父亲,认为他无用。但后来欣然地觉悟进了一步。当她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体会父辈的苦衷时,她理解了爸爸,爸爸也是最好的爸爸。

放眼当今的青年,血气方刚的他们思想上没有束缚,他们热情,愿办事。他们对父辈甘于平凡很看不惯。其实父辈饱经沧桑,对人生的世事看得透彻。父辈也许出于爱护而不得不约束青年,也许是方式不适合,使得青年一代对老一代反感和不解。

产生代沟的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让其发展壮大,可以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跨越它呢!欣然与爸爸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心灵产生共鸣,代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正如欣然所认为的那样,父母是伟大无私的。而我们呢?当尽情享受欢乐时,何曾想到平时父母为儿女所做的事?

普通话命题说话30篇范文word文档(普通话命题说话范文3篇)(1)

范文二:我喜欢的书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没钱的日子,只要有书看就不难过。诸多的烦恼并不可怕,只要有书读。

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拮据的日子常常给我和我心爱的书开着种种或悲或喜的玩笑。逛书店时发现一本好书,要等到有一天从可怜的生活费中挤够钱时才能去买。然而,这时“好书已随新人走,此地空余旧人愁”了。我没钱买书,经常到书店去看书而遭受服务员的白眼和冷语,“没钱买就别翻,撕烂了你赔得起吗?”我不愿意这样,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美食、新衣、好书的选择中,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没有新衣穿,我不感觉自己不潇洒;没有饱餐,我不感觉饥饿;没有好书,我感觉不到自己活着。瘪着肚皮读自己心爱的书,这滋味是别人难以体会的。我常常以读书来解除我心中的痛苦,是书擦亮了我的眼睛,带我走出那无知的盐碱地。读书使我不光知道冰心、鲁迅、叶圣陶,还知道泰戈尔、莫泊桑。我开始试着让自己闯一闯写稿的关。我不甘心失败,我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用自己的笔墨写人生,为社会尽义务。

我深深体会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只要有书读,便是一种幸福,任何烦恼都可以丢开,读书是一种解除痛苦的灵丹妙药。每当我走进房间,在明亮的灯光下,翻开心爱的书,用心品读,书的馨香不知不觉地透过窗纱,在天空中飘荡,心也明亮多了。这时世事的繁杂与纷争,我身心的痛苦和烦恼,都会荡然无存。

不管人生是辉煌还是暗淡,不管别人是关心还是冷眼,不管道路是平坦还是曲折,我的读书生活让我战胜了烦恼,迎来了快乐。

普通话命题说话30篇范文word文档(普通话命题说话范文3篇)(2)

范文三:我喜欢的书—《庄子》

我最喜爱的书是庄周的《庄子》。

我特别喜欢读《庄子》的第一篇《道遥游》。对“道遥游,可以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也许庄子以“无待”为“道遥”,注《庄子》的郭象以“适性”为“道遥”,而我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为“道遥”。

“自由”是伟大的创造力,没有自由,无论哲学、文学、科技等,都会失去创造的动力。如何得到这种创造的自由?庄子认为,必须抛弃那些对自己身心内外的种种束缚,使自己能“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这样就必须要有一种“无我”,或者说“忘我”的精神。

人之所以常常陷入自缚之困境而不能自拔,就在于对“小我”的执着,把自己的一切看得比什么都重,不择手段地争夺个人权力和金钱,为私利所缠身。这样在精神上还怎么得到自由?没有精神上的自由,哪还会有为人类做出真正贡献的创造力呢?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庄子》,一本阐发“自由”与“奉献”的哲学经典。

普通话命题说话30篇范文word文档(普通话命题说话范文3篇)(3)

[关联命题]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的成长之路、我喜爱的职业、谈谈个人修养等。

应试小贴士:本命题需要注意,要点出喜爱的原因,以及书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