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发展异常迅猛。作为有名的科教名城,合肥早已布局新兴科技产业,诸如科大讯飞、京东方、长鑫存储,均在科技行业独当一面。

总之,合肥最近几年押宝的新兴产业几乎都获得成功。一时间,大家戏称合肥为“赌城”(意欲合肥市领导班子目光长远,敢于花重金引进新兴科技产业)。

当然,合肥本地的朋友却不这么认为,把“赌城”改为“霸都”。 不管是“赌城”还是“霸都”,名字都不算太难听。

合肥的文化遗产(合肥简称要变成)(1)

最近有合肥的网友在网上发言:现在不管是政府通报还是当地媒体报道,都使用“来肥人员”、“返肥政策”等说法,合肥现在简称变成“肥”了吗?

这条发言当即得到了许多合肥人的共鸣,于是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言:只要看到关于合肥方面的新闻,现在大多把合肥简称为“肥”。这个称呼虽然简单明了,但合肥是一座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使用“肥”这个名称有些不够妥当。

为此,合肥市民政局已经开始研究改正这一问题。 我们顺着这个网友的思路进行分析,封建时期,合肥到底叫什么名字?网络上流传的“庐州”、“庐阳”,是否曾经作为合肥的城市名称而被广为流传呢?

13年前,一位来自合肥的原创歌手许嵩,以一首《庐州月》彻底火遍大江南北。这首歌其中有这么一句歌词:“庐州月光,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

简简单单十几个字,既勾勒出恋人间的依依不舍,又深刻表达出庐州这座城市的风采。

所以借着这首歌的传唱,很多人都呼吁将合肥改成“庐州”。因为“庐州”听起来大气、婉转,比不上档次的“合肥”好听多了。那合肥以前真的叫“庐州”吗?

合肥的文化遗产(合肥简称要变成)(2)

据史料记载,华夏民族的始祖有巢氏来到江淮间的巢湖边上,建立了古巢国。

古巢国是以凌家滩古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由良渚古国演变而来,距今已经有近7000年的历史。

后来,有巢氏族人向黄淮平原迁徙,定都商丘古城,建立燧明国,中原人称之为“南巢”(《合肥概览》:“南巢即今合肥、巢湖一带。”)

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把古巢国分成了“巢伯国”、“庐子国”。因为“巢”和“庐”都有房屋的意思,所以传说中,华夏民族建造房屋的历史就是从巢湖岸边开始的。

所以说,合肥包括整个江淮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悠久的。

西周灭亡,东周随之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庐国为楚地。嬴政统一六国后,始皇帝采用“郡县制”取代“封建制”,中国才开始有了统一国家正式的区域划分。

这一时期的合肥隶属扬州九江郡,西为六安国,南为庐江郡,置“合肥县”。

也就是说,从秦朝开始有了“合肥”这一称呼。

合肥的文化遗产(合肥简称要变成)(3)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就会反驳:明明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传世名作《史记·货殖列传》中,第一次出现“合肥”。

大家要注意这点,西汉承袭秦朝制度。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秦朝统一六国推出“郡县制”。

司马迁只是将“合肥县”这一城市名,在汉武帝时期落实到书面上。实际在秦朝时期,“合肥”就已经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

《史记·货殖列传》中是这么描述合肥的:“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意思说:合肥作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水运的枢纽节点,是南北皮革、鲍鱼、木材的转运站。合肥是西汉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属于交通要道。

值得注意的是,汉朝时期出现了“合肥县”,却没有出现“庐州”这个称呼。后人揣测,之所以秦朝会设置“合肥县”,皆因“淝水”而得名。

合肥的文化遗产(合肥简称要变成)(4)

从地理位置看,合肥位于水系发达的江淮之地。城西紫蓬山有一水涌出,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经城南绕到东关,流入巢湖,称为南淝河;另一支则向北,经寿县,注入淮河,称为东淝河。

《尔雅》:“归异出同”曰肥。”

郦道元《水经注》:“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

东汉建武六年,刘秀封功臣坚镡为“合肥侯”;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拿下合肥后,任命顾雍为“合肥长”。合肥的名字才逐渐为人熟知。

因此,东汉时,合肥一度成为了“合肥侯国”,属九江郡,郡治阴陵(今定远西北),东汉末年又改为“合肥县”。

朝代更迭,到了南朝第三个朝代梁时,“合肥县”升为了“合州”,还有“汝阴”、“豫州”等旧称。

合肥的文化遗产(合肥简称要变成)(5)

但到了隋朝重新统一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时“合州”被撤销,改称“庐州”。“庐州”是广义的行政区划,“合肥”才是具体的城市名称。庐州很大,合肥较小。

所以,古代的合肥县才是与今日的合肥市一脉相承。隋朝时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合肥回归成了县,归庐州所辖。(庐州的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巢湖、庐江、无为、舒城、六安、霍山、金寨等市县地)

宋元时期,合肥及其周边地区属“庐州路”;明朝把“路”改为“府“,直隶南京,“庐州府”成为稳定的建制。清初,庐州府、合肥县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拆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庐州府、合肥县属安徽省,省会在安庆府怀宁县(今安庆市区)。

“庐州”一名在北洋政府时期因“废府存县”改革被撤销,没有与其他行政区形成任何传承关系,唯独“合肥”保留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合肥县”退出历史的舞台,“合肥市”登场。

合肥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城市名称,其中包括了“庐州”、“庐阳”等等五花八门的称呼。 大家呼声最高的莫过于用“庐州”取代“合肥”,成为这座城市的正式名称。

但是,“庐州”只是整个安徽南部城市的广义称呼,并不是某个城市的具体名称。反倒是大家认为不好听的“合肥”,从秦朝时期一直都是正式的县名和城市名称,使用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

合肥的文化遗产(合肥简称要变成)(6)

所以说,合肥这座城市本质上从秦朝开始就没有改过名。至于民间对这座城市的其他称呼,都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有人会产生“庐州”是合肥古称的错觉,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先入为主地觉得合肥这个城市名称不好听,没有档次。其实从历史渊源来看,“合肥”比“庐州”还要早出现8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