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议对谈夏承焘词学真传,曰:“音理失传,字格俱在”盖其义旨,可循现有字格,以求失传音律但此义却在吴梅《词学通论 论平仄四声》之中:“昔人制腔造谱,八音克谐,今虽音理失传,而字格俱在,学者但宜依仿旧作,字字恪遵,庶不失此中矩蠖”民国以来,精通音律,未有出吴右者夏采吴说?有已似之置诸施某,固难辨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菩萨蛮五代十国?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菩萨蛮五代十国(菩萨蛮音律研究)

菩萨蛮五代十国

施议对谈夏承焘词学真传,曰:“音理失传,字格俱在”。盖其义旨,可循现有字格,以求失传音律。但此义却在吴梅《词学通论 论平仄四声》之中:“昔人制腔造谱,八音克谐,今虽音理失传,而字格俱在,学者但宜依仿旧作,字字恪遵,庶不失此中矩蠖。”民国以来,精通音律,未有出吴右者。夏采吴说?有已似之。置诸施某,固难辨也。

中国语言,汉藏语系,平上去入,妈麻马骂,同声异调,字义不同。故当音乐配合歌词之时,以明清昆曲,上溯唐宋诸宫调,于开齐撮合之间,逢上必落,逢去必豁,逢入即断,斯为凡例。不守成法,必唱倒字。“我是一个兵,癞子老百姓”,还不打紧,若“打倒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将“蒋匪”二字,唱成、听成“解放”,则政治就不正确了。因此,曲调协和字调,方才拧得清。《皂罗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惟浙昆王奉梅,于入声“乐”字,唱出一个八分音符,加一个休止符,契合古法,深获吾心。

太白《菩萨蛮》,词曲之祖也。过去,我据《杜阳杂编》,以为大中初年,才传入中土。李白天宝年人,相隔百余年,如何能作?今天,我认为还是青莲所作。为甚?《菩萨蛮》乃西域流行曲,太白家从西域督护府碎叶城迁居四川,家中侍女人人会唱,太白依声填词,也属平常。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认识之过程。这里,我们可起一例:凡古人传说,无确凿证据者,不可以疑。

通过对《菩萨蛮》三仄声韵角的研究,看收声归韵之处,曲谱是否固定?实践一下,以字格求音理,不亦快哉?平声韵角,唱腔一律,则无论矣!

1,太白一首: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织、碧,第十七部:入声职、陌韵。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立、急,第十七部:入声缉韵。(据戈载《词林正韵》,下不赘述。)

小结:四句均压入声韵。

2,周邦彦一首: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曲、绿,第十五部:入声沃韵。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发,漏收;雪,第十八部:入声屑韵。

小结:清真提举大晟府,据说精通音律,其四句压入声韵,与太白同。是否以压入声为佳?

3,李清照二首: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早、好,第八部:上声皓韵。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是,第三部:上声纸韵。醉,漏收。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碧、直,第十七部:入声陌、职韵。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漏,第十二部:去声宥韵。斗,上声有韵。

小结:易安嘲笑介甫、东坡,不通音律,令人绝倒,自然应该当行。其上去入均有,且上去还通叶,证明曲谱并不固定,可以因字变腔。

4,温庭筠三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灭、雪,第十八部:入声屑韵。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镜、映,第十一部:去声敬、径韵。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枕、锦,第十三部:上声寝韵。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浅、剪,第七部:上声铣韵。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歇、月,第十八部:入声月韵。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脸、掩,第十四部:上声俭韵。

小结:词以《花间》为本色,以飞卿为八叉,逐弦吹为侧艳,并无上去通叶例,与易安有别,又不同于太白、清真一入到底。

5,敦煌曲子词二首: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雨、语,第四部:上声语韵。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女、舞,第四部:上声语韵。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愿、烂,第七部:去声愿韵、翰韵。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现、面,第七部:去声霰韵。

小结:竟然不用入声字。

唐五代二宋曲谱,大抵应是燕乐减字谱或工尺谱,记个大慨。虽云曲牌体,异于板腔体,但并非一成不变,那样死板。歌者亦可因字之上去入,灵活变腔,或逢上必落,或逢去必豁,或逢入即断,自由发挥。不然,入不可以上去,上去不可以通叶。

三仄应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晚年渐觉词律细,不思夕阳染白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