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送金融知识进校园”公益讲座分别走进了浙江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据悉,该活动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银监局指导,浙江青年时报社联合浙江高校共同发起。

浙江银监局统信处处长曹光群出席了现场活动,同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导、浙江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有星及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康莉莹也与现场同学分享了精彩的金融讲座。

大学生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意义(送金融知识进校园)(1)

10月28日,“送金融知识进校园”在浙江大学正式启动。

校园借贷机构资质良莠不齐

监管机构加大校园金融宣传

10月28日,第一站落地浙江大学。作为学术界权威,李有星在讲座中指出校园贷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从事校园借贷主体众多、资质良莠不齐;放高利贷或变相高利贷;借贷人资格要求低;隐瞒信息、缺乏风险提示;裸条担保,不良催收或暴力催收……他还强调,学生消费观念、认知、金融法律知识的缺乏往往会产生借了贷却难以偿还的现象,当然制度和监管上的不完善也是校园贷乱象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意义(送金融知识进校园)(2)

浙江财经大学大学生在讲座展板前合影留念。

记者了解到,以浙江银监局为代表的监管机构,一直密切关注校园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在浙大专场中,曹光群表示:一方面要客观看待校园金融活动,既要充分肯定金融服务走进校园的积极作用,也要正视和防控非法校园贷活动的风险和危害;一方面,深入开展校园金融宣传,切实加大送金融知识进校园的力度。大学生既要回归理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也要提升素养、学会自我保护,“理性消费、远离非法金融”;另一方面,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持正本清源,强化专项整治堵“偏门”;坚持疏堵结合,弥补校园金融缺位开“正门”。正规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度做好校园金融服务。

“校园金融服务一定要精细化,杜绝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通过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校园内控机制等方式,推动校园金融规范化落到实处。”李有星现场呼吁。

大学生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意义(送金融知识进校园)(3)

来参加讲座的大学生们排队签到。

专家支招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不良校园贷,大学生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针对学生关心的这个问题,11月2日“送金融知识进校园”公益讲座浙江财经大学专场中,康莉莹也给出了回答,她指出大学生平时应当注重金融、法律知识的积累,借贷前后注重证据的收集,“如开具的发票、收据、微信支付宝往来信息等”。康教授表示大学生应当严厉拒绝黄色、淫秽裸聊、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贷款,如遇暴力追债一定要报警求救。

大学生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意义(送金融知识进校园)(4)

现场图片

在现场圆桌分享时,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爱又米CRO江潇则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他表示对于年轻群体而言,信用意识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信用意识才能充分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品质生活和个人价值提升。作为原支付宝联合创始人,江潇曾主导参与并创建支付宝风险部、淘宝安全部以及阿里安全部等核心部门。

如今,校园金融的发展让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得到满足,而从中衍生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本次公益讲座汇聚监管机构、高校、银行、企业四方力量,旨在让广大学生了解金融安全知识,普及信用观念,获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相信对校园金融安全意识的推广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