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邹家拳浅论文/马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邹家拳源于何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邹家拳源于何处(云南邹家拳)

邹家拳源于何处

云南昭通邹家拳浅论

文/马俊

邹家拳,作为以南少林拳术为根基的中国传统古老拳种,经多年战场实践(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万震坤为此拳传习之本,后传邹若衡习练),邹若衡先生后来又习练了河北沧州自然门李志英大师武学等多种功夫,集几家之长,于乱世横空出世,也因此造就了昆明擂台上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云南王龙云,朱德元帅也曾与邹老先生研习过此功夫,邹若衡先生当时武功之高可谓深不可测,威名赫赫、令当时的讨袁护国军总司令蔡锷将军刮目相看,特聘为贴身侍卫长随其南征北战。后人为纪念邹若衡先生及仰其非凡成就,故称其所传武功为“邹家拳”,成为名噪一时的云南地方著名拳种,鼎盛时期,练习此拳法者多达十余万之众。

邹家拳的魅力,在于实战性极强,没有一招一式多余的花架子,练得好,自然虎虎生威,令人侧目、叹为观止,同样具有超强的观赏性。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沿袭了中国古拳法原始的搏杀特性,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武术活化石级别的珍稀拳术。

它既有绣花般细腻的暗柔之劲,又有大开大合、行云流水般的洒脱刚猛;有声东击西令人防不胜防的刁钻奇式,同时具有快如闪电的连环攻击,远攻近战,缜密无瑕而又游刃有余。

第二代掌门人邹锡彪老人(邹若衡之亲侄子),不仅完成了邹家拳的完整传承,同样吸取了江南大侠张焕楼等高人的精髓,继承并发扬了邹家拳。由于历经文革时期和武术界当时的一些门户偏见,以及对邹家拳的一些以讹传讹的误导,曾使邹家拳蒙尘多年、濒临绝迹。

1986年,第二代掌门人邹锡彪率领许明富等弟子以南拳之名在省城参赛,现场许明富技惊四座入选,邹锡彪老人喜极感慨之余,即兴题诗一首:

题照岁月易浸浸,苍狗白云感慨深。

两鬓斑白无黑处,满脸纵纹有素心。

自知修途疲老马,且谓薄技贻后昆。

四月风华参省赛,一旦亮相拳选英。

从此邹家拳方摘掉了不公平的流氓拳帽子,终得以重见天日。虽历经沧桑,后由邹锡彪亲定的第三代衣钵继承者许明富大师多年精研,屡次力挫海内外群雄,使邹家拳再次名震武林,在许明富这位练武奇才毕生的努力下,其专修邹家拳近半个世纪,融合了彭拳、太极、通臂、形意、独创的重手法等等功夫,形成了更为刚猛凌厉、神奇精妙的邹家拳风格,让邹家拳这一国粹大放异彩,引得媒体、武林刊物重视报道,并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邹家拳从此得以长足发展,享誉国内外,邹家拳堪称集中国传统武术精华于一身的武术百科全书。

正视历史,古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今有许明富大师《邹家密宗艺》一枝独秀,巍然屹立于中华武术之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