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1)

文:甄桢| 主播 简宁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2)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吟诵这诗句时,依然无法想象,到底是多美的女子,才能一笑压群芳,百媚惑君王。她的“云鬓花颜”,她的“玉肤凝脂”,她的“柳眉芙蓉面”,她的“霓裳羽衣舞”……现在皆已无处可寻,只能隔着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字,触摸那个时代的颤音。

《长恨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读这首诗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被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感动。杨贵妃本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妻,但在寿王之母武惠妃去世之后,玄宗落落寡欢,偶然得见佳人便心生爱意,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他先是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又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将杨玉环迎入宫内,册立为贵妃,之后便专宠一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十年之后,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逃亡,途径马嵬坡时,禁军军士痛恨杨贵妃堂兄杨国忠的欺君乱朝,更认为杨贵妃是惑君失国的红颜祸水,一致要求处死二人。杨国忠被乱刀杀死,杨贵妃则一缕芳魂香消于白绫之下。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3)

/ Part 01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的心碎

《长恨歌》创作于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时年三十五岁的白居易与王质夫、陈鸿同游仙游寺。仙游寺的得名,亦是缘于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喜欢吹箫,她与俊逸多才的萧史志趣相投,便结为夫妻,住在寺边的玉女洞。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紫凤和赤龙,于是二人分别乘龙乘凤而去,成为仙人,故而此寺得名为“仙游”。

白居易等人感慨旧事,唏嘘时事,由萧史弄玉的爱情而谈及到玄宗与杨妃的爱情。大家把酒言谈时,王质夫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长恨歌》既成,陈鸿又作《长恨歌传》,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对于《长恨歌》的解读,历来争议纷纭,有人说是歌颂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有人说是讽喻批判,批判玄宗的好色误国。但这首长诗,似乎也有着双重主题,诗歌前半部分批判意味比较严重,但后半部分则对李、杨的爱情悲剧表现出悲切的同情。

诗歌,总是能表达出诗人的心境。

《虞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

《汉书▪艺文志》:“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毛诗序》中也说“……发诸性情,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诗人之所以能够写出感人肺腑的诗句,是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已将自己的情绪倾注其中。

他最先感动的那个人,一定是自己。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4)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易通俗,题材广泛,而且少年成名。

据说,白居易十六岁时曾拿着自己的诗作拜访当时一位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性格高傲,平时看不上别人的作品,当他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戏谑道:“白居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当顾况打开白居易的诗稿时,立刻就被吸引了。便又幽默改口道:“能写出这样的诗文,在长安住下便不难了。”能想象到吗?如此多才而出身仕宦家庭(白居易的父系、母系家族都是书香门第。)的白居易竟然是大唐的“剩男”,在他37岁的时候,才被迫成亲娶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背后,藏匿着一个有关诗人自己的爱情故事。

乐天居士的诗歌《长恨歌》《琵琶行》令无数人为之垂泪。

但他自己的爱情故事并不广为人知。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荡气回肠的诗歌,那是因为这诗中还隐藏着自己的无限深情。

/ Part 02

天予多情,不予长相守

《邻女》

娉婷十五胜人仙,

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

碧纱窗下绣床前。

这首诗作于贞元六年,即公元790年,当时白居易19岁。

他爱上了邻家女孩,一个名唤“湘灵”的15岁的姑娘。

初恋最是美好懵懂,一双小儿女情窦初开,彼此爱慕。

但白居易出身官宦,湘灵家门寻常,在婚姻讲求门第相当的时代,这段爱情的结局早已注定。

白居易27岁时,为了前程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恋人,投奔叔父。

羁旅寒夜时,他对湘灵的思念也更加深邃彻骨。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原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原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5)

从没想过,乐天居士也能写如此动人的情诗,长相思,相思之情如此凄苦无奈。

“比肩兽”是神话中的灵兽,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记载。

《尔雅》:“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既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蹶。”

古籍中记载的这种叫做“蹶”的兽,又称“蹶兔”,其前腿如鼠,后腿如兔,长短不一的腿令其行步困难。蹶兔经常为邛邛岠虚兽采集甘草吃,有危险时,邛邛岠虚便将蹶兔背在身上,共同逃难,此二兽是共生的关系,永远依存在一起。

《长恨歌》中亦有“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

“比翼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而是两只鸟儿必须依存在一起才能飞翔。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蛮蛮,就是我们熟知的比翼鸟,它只有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必须两只鸟儿合起来才能飞翔。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6)

白居易幻想着,能有一天与深爱的湘灵在一起,就像上古灵禽异兽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共存相依。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是绝望的。32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做了校书郎,需要置家长安。他归家后百般苦求,希望能与湘灵成婚,但遭家人强烈反对,他与湘灵的爱情,最终结合无望。

白居易37岁时,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他才与同僚杨汝士之妹成婚。婚姻无爱,白居易内心的悲苦之情无处发泄,只能将自己的一腔爱恋倾注于一首首诗歌之中。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

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

俱做独眠人。

长夜,独眠,世间最难的便是有情人。《长恨歌》中有诗云: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哪里只是仅仅感叹玄宗与杨玉环,他将内心深处孤独失落的爱情赋予自己的作品之中,等待着千年之后后世有缘之人的领悟解读。

也许是因为湘灵的缘故,白居易对女性有着极大的同情。他惋惜那些被紧闭于深宫之中的白头宫女,为她们了《上阳白发人》《陵园妾》等诗歌。为在浔阳江头偶遇的琵琶女写下《琵琶行》。晚年的白居易尤其疼爱家中的两位歌姬,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蛮善舞,白居易曾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种对美人的形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即便对两人如此钟情,白居易最后还是给了樊素和小蛮自由,他担心自己年迈多病的身体会拖累二人,给她们自由,让她们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也许在那些年轻女孩的身上,他看到了湘灵的影子,也许那些白头宫女、卑微歌姬被禁锢,无法追求幸福的情形与自己与湘灵感情的无奈相似,所以他在她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期待与祝福。

因为爱你,自此爱过的人都像你。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7)

/ Part 03

再回首,深情仍在

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白居易44岁,被贬江州司马。

途中,他竟巧遇从街头那边走来的湘灵,那时湘灵已40岁,而且一直未嫁。

两人再次相逢,白居易旁若无人的拥抱湘灵,二人悲恸欲绝。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

君扫青娥减旧容。

应被旁人怪惆怅,

少年离别老相逢。

此时的白居易,已不再是那个19岁的翩翩少年郎,鬓已添霜。

而湘灵,纵然姿容依旧美丽,眼角眉梢却无法掩藏那将来的暮色苍苍,也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邻家小姑娘。

奈何岁月无情,人世亦无情,世间安有两全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纵然两人再见,却只能以黯然道别收场。

53岁时,白居易曾途径家乡,但湘灵家的房屋已坍塌,湘灵亦杳然无踪,不知生死。

“可嗟复可惜,色暗花草死。”

一曲柔肠百结的《长恨歌》,感叹的何止是李、杨二人之情,更深蕴着白居易一生寥落悲戚的爱情。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情到至深处,一切都已归入最本初的混沌虚无。

一直认为,只有最深情的人,才能写出最动人的诗。

有的人,更是为得一个“情”字,而一生深情。

【本期话题】:你最喜欢白居易的哪首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作者简介

甄桢,作家,古代文学博士,著有短篇小说集《西游情缘之一眼万年》,豆瓣长篇小说《春秋美人姜蓠传》《山海经·月神》,豆瓣随笔,游记散文等。

本文主播简介

简宁

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8)

音频制作:上官文露声音工作室—昊泽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9)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10)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故事(大唐诗人白居易)(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