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和青春期有什么区别(你们真的了解孩子的)(1)

萧伯纳说:“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青春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年龄,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准备探索一切未知。如果在本该努力学习的年龄逃学辍学,早恋打架等就等同犯罪。

如果说,挥霍青春是犯罪,主犯应归咎于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充满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正是学习探索的好机会。

作为父母,要给予正确引导和关爱。当孩子出现问题,武断苛责的管教,和袖手旁观放任自流就是元凶。

孩子叛逆期和青春期有什么区别(你们真的了解孩子的)(2)

一、原生家庭,被忽视的那个孩子容易“叛逆”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在一个幸福的家里,孩子能得到父母足够的疼爱呵护,内心是安全健康的。

偶然一次在街上,碰到老同学刘雅丽,聊起当年读书时候的一些往事。

刘雅丽说:读书时候很“叛逆”。中学期间最严重,迟到早退;上课捣乱;砸教室玻璃;捅马蜂窝;伙同一群人违反学校纪律等等。

在学校疯狂“搞怪”的大姐大,回家却是“乖乖女”。

父母感情不和,父亲专制粗暴,母亲懦弱木讷,经常不知道什么原因,父亲对母亲一顿吼叫,听不到母亲有半句反抗。

这时候敢说话的只有哥哥,哥哥是家里的独苗,父亲慈善的一面都给了哥哥。哥哥可以为所欲为,而她稍有不慎就是一顿训斥。

小时候的家,是她最想逃离的地方,没有温情没有宠爱。

在学校里她的成绩不上不下,人也老实胆小,老师很少注意她,哪天她旷课老师都不一定知道少了谁。

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刘雅丽开始在学校捣乱。

她趁中午没人,把校长室前的花草都拔掉,一个中午花草都晒死了。刘雅丽洋洋得意,那时候没有监控,校长也是无计可施。

谁不想做一个好学生,老师同学都喜欢的那种;谁不想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就是想引起老师关注,连被老师批评也是一种享受?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我们要警惕本能,培养教养。”

俗话说“弱者易怒”,家庭生活困苦拮据,父母无力改变,很容易拿孩子出气,特别是不喜欢的那个孩子。

孩子在这种氛围长大,内心的阴影都是扭曲冷漠的,性格孤僻自卑偏激,很难与人相处,生活也不会有幸福感安全感。

为人父母应该懂得,最高级的炫富是家庭和睦;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孩子成才。

孩子叛逆期和青春期有什么区别(你们真的了解孩子的)(3)

二、离异家庭,监护人放任不管的孩子容易“叛逆”

德国诗人海涅说:“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家不在大小,不在贫富贵贱,有父母的疼爱,再清贫简陋的家,也是一个宝藏的世界。

暑假期间一个深夜,某中学七年级女生小美,跟一群校外朋友去饭店喝酒,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被旁人拉住。

几个人出来后,又把小美装进后备箱,拉到河边扒光衣服继续打,持续了四五个小时,后被路人报警。

小美浑身多处受伤,面部浮肿,鼻梁骨被打断,住院治疗。其他几个人被公安人员带走问话。

小美是在父母的吵闹中长到3岁,父母离婚,谁也不要她。

判给妈妈,妈妈把她扔到姥姥家。姥姥整日忙于麻将桌,小美能吃上饭就不错了。

妈妈很少来,来了就是冷着脸扔下钱就走,对小美从不过问。小美不记得爸爸的模样,和妈妈离婚后,爸爸一次没来看过她。

七年级的小美,成绩一塌糊涂,旷课迟到不服老师管教。老师家访才知道,小美经常夜不归宿,姥姥也没有能力管她。

小美在大家眼里是“叛逆”的坏孩子。

可她的今天只是定义“青春期叛逆”吗?如果小美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爱她的爸爸妈妈,她的人生不该是这般模样。

林肯说过:“亲人不睦家必败。”

在一个失败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悲哀忧伤。像秋后冷风中一片孤叶,凄凉且迷茫。

有调查显示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有情绪消沉不稳定;悲观厌世;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自卑,逃避现实等心理问题。

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自己也很痛苦,懵懂胆怯的心里,多么渴望有人能帮帮他!这时候谁伸出手,他就会跟谁走!

如果亲人拉一把,帮他渡过难关,他将来有可能成大器;如果心怀不轨的人拉一把,他就可能步入青少年犯罪的队伍。

家是一个孩子安身立命的地方,父母把家变成战场,孩子则是最大的牺牲品。父母主动从“战场”退出,不是逃兵,是智者!

孩子叛逆期和青春期有什么区别(你们真的了解孩子的)(4)

三、父母正确地关爱引导,是孩子稳步跨过青春期的关键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青春期的孩子,对未来的概念是模糊的。父母正确地引导关爱,偶遇迷茫失落,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坚持下去的信心。

想起父亲讲过他中学时候的故事。

父亲当时成绩不是太好,昏昏度日的那种学生。考试没考好,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第二天,觉得没面子不去上学。

爷爷当时认死理,必须读书才有出息。好话说了一箩筐,父亲就是不去上学,爷爷一怒之下,拿起棍子就打。

父亲招架不住,灰溜溜地去上学。从那以后发奋图强,成了七十年代少有的本科生。毕业直到退休一直从政,是当地老百姓口中清正廉洁的好官。

用父亲经常说的那句话是,感谢你爷爷当年的那一棍子。

如果没有爷爷一怒之下的“棍棒教育”,任由父亲辍学回家,父亲后来的人生将会与泥土相伴一生。

孩子不懂读书与不读书,将来的人生有什么区别,可是家长懂得,“走苦读,出仕途。”的道理,如果任由孩子自由放纵,孩子长大后不读书的苦果,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品尝。

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孩子超越自己。”当自己慢慢老去,金钱名利不再有诱惑的时候,一个成器的孩子,才是最大的安慰。

孩子叛逆期和青春期有什么区别(你们真的了解孩子的)(5)

四、写在最后

唐代诗人韩愈在《杂说四·马说》里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精灵,拥有自己专属的特长。父母老师要像伯乐一样,善于发现培养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千里马。

一些“问题”孩子,只是“缺爱”,他们很多时候“搞怪”,就想引起家长或是老师重视,得到抚慰。

所有“搞怪”,实际是他们求助的信号。多一些理解关爱。别急于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帽子,不要把那个迷茫无助的小孩拒之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