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植筋的施工工艺流程

1、植筋的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钻孔→洗孔→注胶 →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筋浇混凝土

2、施工操作

2.1 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主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2.2 钻孔 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孔深大小15d(375mm),实际钻深400mm.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植筋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植筋技术施工工艺)(1)

2.3 洗孔 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方法是:用喜得利毛刷(这种毛刷不掉毛),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内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挥发,水不易挥发。用水擦洗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钻孔清洗完后要请设计等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注胶。

2.4 注胶 惠鱼牌强力植筋胶是双组分专用成品,取一组强力植筋胶,装进套筒内,安置到专用手动注射器上,慢慢扣动板机,排出铂包口处较稀的胶液废弃不用,然后将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长度不够可用塑料管加长,然后扣动板机,板机孔动一次注射器后退一下,这样能排出孔内空气。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80%即可。孔内注满胶后应立即植筋。

2.5 植筋 在注胶前梁底模板就已支好,便于植筋后钢筋定位。植筋前要把钢筋植入部分用钢丝刷反复刷,清除锈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钻孔内注完胶后,把经除锈处理过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植筋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植筋技术施工工艺)(2)

2.6 固化养护 钢筋植入后,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动钢筋。 强力植筋胶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后便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7 检测试验 在植筋施工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8 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 钢筋在抗拉拔试验合格后就可按施工图开始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

二、 植筋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

1.锚固构造措施要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有关规定。

2.孔内尘屑是否清净、钢筋是否除锈、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孔内胶是否密实决定了锚固效果的优劣。

3.结构胶添加了纳米防沉材料,但每次使用前检查包装桶内胶有无沉淀是良好的习惯,若有沉淀,用细棍重新搅拌均匀即

可。

4.冬季气温低时,A组分偶有结晶变稠现象,只需对A胶水浴加热至50℃左右,待结晶消除搅匀即可,对胶性能无影响。

5.推荐的搅拌时间应予以保证,冬季施工并应再延长3分钟左右。A、B胶配胶工具不得混用。

植筋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植筋技术施工工艺)(3)

6.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0℃,可采用碘钨灯、电炉或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预热至30∽50℃左右使用,应注意不得让水混入桶内。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5℃,建议对锚固部位也加温0℃以上,并维持24小时以上。

7.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为无毒级材料,但未固化前个别组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胶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如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体直接接触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8.周围环境温度越高,每次配胶量越大,可操作时间越短。预估适用期内的每次配胶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9.结构胶的性能在不断改进中,使用说明也可能随之变更,请以随货配备的为准。植筋工程的施工应由具过硬施工工艺技术的专业施工队伍完成,并应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