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娘娘说:

孩子半夜忽然哭醒,是长牙了吗?

孩子这几天脾气不好,难道是长牙了?

孩子莫名其妙有点发烧,据说是长牙的缘故?

随着一颗颗可爱的牙齿一起冒出来的,不仅有成长的标记,更有成长的烦恼。关于长牙,作为爸妈你真的明白吗?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长牙是快好还是慢好(关于长牙的这些知识)(1)

关于长牙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文 / “娘娘说”特约作者赵欢欢

宝宝八个月,上颌的两颗侧门牙露出了头,宝宝6颗牙了。按照之前在小区里看到的另一个小朋友的长牙顺序,自从上颌两颗大门牙长出来之后,奶奶就一直都在等着两个下侧门牙,不管是观察还是照顾,都把注意力放在下颌上,可没想到突然一天就发现,等错了地方。“怎么和那孩子不一样。”奶奶替孙女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禁嘀咕。

我家小主5个月就长出下颌两颗门牙,如今已经长长的,笑的时候露出来像一只小老鼠。一位同事家的公主比我家这位小了一个月,但直到现在也还没有任何长牙的征兆,这位妈妈等得煞是着急。经常和小主在一起玩的小区小朋友中,有一个过了一岁生日,也还是没有长出一颗牙,每次都让一起遛娃的奶奶们讨论个不停。

孩子到底该什么时候长牙?长牙的顺序是怎样的?长牙慢是因为什么呢?为了回答同事和奶奶们的这些问题,我决定好好查查资料,给她们提供我能给出的最全面的答案。

问:孩子到底该什么时候长牙?

答:每个宝宝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不能强求一致。

宝宝牙齿的发育和钙化,在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胎儿长到第二个月,乳牙牙胚就开始在颌骨内发育。宝宝出生时,牙冠的发育已经基本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宝宝会在出生时就已经长了牙,这被称为初生牙,也有“魔牙”、“鬼牙”的说法。但因为初生牙根部松动,容易脱落吸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医生一般会建议及时拔掉,免得发生意外。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萌出6—8颗,2岁至2岁半时出齐,长满完整的20颗乳牙。开始长牙的时期和牙齿长全之前的速度各人差异很大。有宝宝4个月就会出牙,也有宝宝到10个月还没有长牙。

曾有统计,平均起来,出生后5个月前开始长牙的占10%、7个月前长牙的占50%、10个月前长牙的占90%。

即使宝宝在10个月后还没有长牙,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宝宝身体健康,到1岁再出牙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超过1岁还没有任何长牙的征兆,就要考虑是否是相关疾病妨碍了乳牙的萌出,家长最好带宝宝去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找到迟迟不长牙的原因。

关于月龄和出牙数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简单估算的公式,可以作为参考:出牙数(婴儿)=月龄一(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

长牙是快好还是慢好(关于长牙的这些知识)(2)

问:长牙的早晚和快慢主要受什么影响呢?

答:早在胎儿第二个月,乳牙牙胚就开始发育,因此,孩子能否长一口好牙和长牙早晚的准备从孕期就已经开始了。牙齿发育需要多种维生素(如A、D、C)和矿物质(如钙、磷、镁、氟),如果母亲在孕期缺乏上述营养素,便可影响胎儿的牙胚发育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因此,怀孕期间应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牛奶、蛋类、鱼、瘦肉等营养食物,以保证胎儿乳牙胚及颌骨正常发育。怀孕期间还要注意预防感冒发烧,以免影响胎儿乳牙牙胚发育;怀孕期间要注意用药,尤其要避免用四环素类药物,以免胎儿出生后患四环素斑牙。

除了胎儿阶段的影响因素外,幼儿长牙较慢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先天遗传:幼儿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据我妈说,我出牙的时间和我女儿一样,都是出生后的第五个月。

2.后天环境:就早产儿来说,长牙时间要先扣除早产时间。如果是胎龄30周出生的早产儿,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要延后10周。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3.系统性疾病: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4.外伤与感染:牙龈受到撞击等外伤和感染时,也可能导致长牙较慢。有时幼儿所服用的药物会让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也会让父母产生长牙较慢的误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幼儿的长牙周期都不尽相同,虽说应在约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不过就乳牙而言,出牙的时间差距在半年之内都算正常,而恒牙萌出时间的合理差距甚至可延长至1年。所以,关于长牙早晚家长一般无需过度担心,只要孩子的营养摄取正常,生长发育及智能发展都在正常范围内,外观也无异常,基本上便不须担心他长牙快慢的问题。

长牙是快好还是慢好(关于长牙的这些知识)(3)

问:宝宝的出牙顺序是怎样的?顺序出现了紊乱是因为什么?

答:关于出牙,有一个一般的顺序。(可参考附图)一般来说,最初先长出下颌两颗门牙,之后是上门牙、上侧门牙和下侧门牙,再之后是犬齿。但这并不是严格的顺序,宝宝个体差异很大,长牙顺序颠倒的情况也很常见。就像我家小区里作为奶奶参照物的那个孩子一样,就是先长了下侧门牙。父母不用纠结于出牙顺序,即使真有些放心不下,也要等到乳牙长全之后,再找牙医咨询。

宝宝出牙的顺序出现紊乱,与遗传和营养都有关系,如缺钙也可能会导致出牙顺序的紊乱,这里的缺钙指两种:一种是怀孕时妈妈缺钙,第二种是宝宝出生后缺钙。牙列不齐、只出一颗牙、出牙间隔时间太长等等,一般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太过担忧,可暂时先观察。

问:宝宝长牙一般会有哪些征兆和症状?

答:长牙期间宝宝会有一些异常表现,不同的宝宝表现形式和程度也会不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体温升高: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8.5°C,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如果体温超过38.5°C,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请医生检查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腹泻:有些宝宝出牙时会有腹泻。有些医生认可腹泻与长牙有关联──可能是吞下太多的口水造成大便松软;有些医生则否决此说。无论有无关联,父母都不应该轻视宝宝腹泻的现象。

流口水:多为出牙期的暂时性表现,应为宝宝戴口水巾,及时擦干流出的口水。宝宝的下巴及脸部皮肤可能因和唾液长期接触而过敏发疹。要常擦拭宝宝流出的口水。当皮肤干燥时,擦上温和的乳液来滋润。

 轻微的咳嗽: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父母需要仔细鉴别,只要不是感冒或过敏,就无需太过担心。

烦躁:当宝宝因为出牙啼哭或烦躁不安时,一般只要给以磨牙器具之类让宝宝咬并转移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脾气暴躁和爱哭闹,一般会在出牙前一两天表现的特别明显。

爱啃咬:长牙的宝宝可能见人(或物)就咬,从自己的手到妈妈的乳头、甚至陌生人的手指头,拿到任何东西都会往嘴里送。其实宝宝是在借咬东西的施力来减轻牙床长牙的疼痛和不舒服。

拒绝进食、食欲不振: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常变得浮躁不定。他可能因为很想塞个东西进嘴巴而显得急欲吸奶,但一旦开始吸奶又会因为吸吮的动作使牙床疼痛,又显得对吸奶毫无兴趣。已经开始吃固体食物的宝宝也会拒绝进食固体食物。

睡不安稳:宝宝常会因牙不舒服在半夜醒来,并且看起来烦躁不安,尽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稳。这种情形多发生在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

牙龈肿胀、出血:检查一下嘴巴,看看牙龈上是否有点红肿或肿胀。有时候,长牙甚至可能会造成牙床内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冷敷可以降低疼痛并加速内出血的消失还原。

疼痛:发炎是柔缓的牙床纤维对付迫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对某些宝宝会造成剧痛,有些宝宝则丝毫没有感觉。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最不舒服。

拉耳朵、摩擦脸颊:牙床的疼痛可能沿着神经传到耳朵及颚部,尤其是长臼齿时,所以宝宝会出现抓耳朵或摸脸颊的举动。

长牙是快好还是慢好(关于长牙的这些知识)(4)

问:如何照顾长牙期的宝宝?

答:在刚开始长牙期间,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及关怀,缓和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感觉温暖与舒适。爸爸妈妈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做。

按摩宝宝牙床:父母可以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宝宝的牙龈,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较冰冻、柔软的食物。适当让宝宝喝一些冰水或冷饮,不过不能有冰块。喂些冰冷的食物对宝宝的吸引力会大于室温下的食物。

给予适当“器具”:在长牙时期,一般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为防止宝宝乱抓乱咬,父母可以为他准备固齿器。给宝宝多准备一些牙胶、磨牙饼干之类的磨牙器具,既可以缓解不适,也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总之不要让小嘴闲着。

药物止痛:当以上方法都试过之后,但还是无法缓解宝宝的疼痛时,在医生的叮嘱下,可以适当给宝宝使用一些止痛药。没有医师的许可千万不要服用任何的药剂或帮宝宝在牙床上涂药。千万不要用阿司匹林来缓痛,会引发一种名叫雷亥(Reye)的罕见且危害终生的病症。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医用止痛胶,可以给宝宝按摩牙龈,缓解疼痛。不过止痛胶使用过多,也会有副作用,会麻痹喉咙,减弱呕吐反射(这种反射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口水引起的窒息危险)。

问:宝宝长牙之后如何护理?

答:牙齿长出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口腔保健了。父母可以在宝宝满周岁时,安排他们的第一次口腔科保健检查,目的是由医生教导正确的乳牙清洁方法,与如何预防龋齿(蛀牙)。

尽早帮助宝宝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很重要。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细菌存活的能量来源,宝宝喝完奶后,可以用温水擦拭牙齿和牙龈。也可以让宝宝喝一口水,就当作漱口,也能起到清洁的作用。不能养成边喝奶(果汁)边睡觉的习惯,因为乳汁沾在牙齿上,经细菌发酵易造成龋齿。甜食是影响牙齿的大敌,糖果、带黏性的甜食或碳酸饮料都会引起蛀牙,还会影响食欲,要避免宝宝就餐前尤其是睡前吃零食或糖果。

帮宝宝刷牙,可以用纱布沾温开水,除擦拭舌头和牙龈外,还可以水平横向清洁小牙齿。妈妈坐在椅子上,把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的头稍微往后仰,方便妈妈擦拭。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针对这个年龄段宝宝使用的套在手指上的牙刷,也可以用来清洁牙齿。

每次吃完奶最好都清洁一次,实在做不到,也要做好临睡前那一次的清洁。

问:宝宝长牙吃什么食物好?

答:宝宝在长了牙之后,在饮食上就要发生一些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也要根据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出牙数做出适当的调整。

2颗牙期

这个时期,妈妈可以试着给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打基础。

4颗牙期

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变得更高,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此时,宝宝一般已经超过10个月,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妈妈可以给一些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一些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等等。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