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原名花县,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划出番禺南海部分区域建立花县,县治花城,今花山镇花城村。首任知县王永名,由三水知县调任。建县初期,根据光绪16年(1891年)《花县志》记载,花县在册丁口约有1.4万多人,光绪33年(1907版)《花县乡土志》记载全县约有29万人,民国13年(1924年)《花县志》记载全县约有20万人,解放前夕约有22万人。共有121姓,新中国成立后,随归侨、少数民族、迁入人口增加及行政区域扩大,姓氏也有所增多。1995版《花县志》记载1988年统计,本境有228姓,其中单姓223种,复姓2个,印度尼西亚姓3个。人数最多的为黄江两姓,各2万人以上。1-2万人姓氏有8个:汤、刘、徐、王、毕、高、钟、杨。2005年底,按花都区公安分局户籍人口统计,全区有583姓,其中单姓575个,复姓8个,黄刘江为三大姓,分别有46968人、28893人、27816人。2016年底,按花都区公安分局户籍人口统计,全区有650姓,其中黄、刘、陈、张为四大姓,分别有52379人、33468人、31508人、30281人 。2018年末花都户籍人口已达约78万多人,常住人口约110万多人。十大姓氏大家已经相当熟悉,人口众多,分布极广,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除了全国十大姓氏外,花都境内有几个单一姓氏聚居地在全省甚至全国来讲规模也是比较大的。一是花县一支毕之称的毕村,建于南宋景炎2年(1277年)立村已740多年,九里十庄加起来户籍超万人,二是北兴杨荷一、二、三村高姓同样超万人,加上白石高姓也是一万多人的存在,三是花县东隅一条江之称的江姓,平山、洛场、小布、新和、象山、利农等,四是花县西隅一碗汤之称的汤姓,主要集中在炭步的茶塘、石南、石湖、石湖山、布头、红峰等村,五是花县中部的徐姓,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三华、五华、大华、公益等村。徐姓族人于1911年4月在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中作出了巨大牺牲,黄花岗72烈士中相当一部分是徐氏英烈。花都复姓中以欧阳居多,花山五星、平东、永明及花东镇等村都有欧阳姓氏。另外利姓、龚姓、梁姓、骆姓、卢姓、罗姓等姓氏也颇具本土特色。因为姓氏众多,笔者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列举,请各读者补充及指正。

广东姓氏由来大全(乡韵你知道吗花都姓氏人口语言的变迁)(1)

花都的几个重要时期人口的迁徙及变化

广东姓氏由来大全(乡韵你知道吗花都姓氏人口语言的变迁)(2)

花都历史上各个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

花都三山一水六平原,确实是一个风水宝地。严重自然灾害极少,台风一般破坏力不大,泥石流、洪水等影响有限。所以好多外地的人纷纷举家迁到花都居住,尤其以客家人居多。花都的客家人大部分清朝从江西,省内的梅州河源韶关等地迁入,由于迁入时间比花都本地人要迟,所以大部分客家人都居住在比较靠山的地方,因为平原早已有本地人居住。山前旅游大道一带就居住了好多客家人。粤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多分布于花山、炭步、新华、花城、秀全、新雅等街镇;客家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分布于梯面、狮岭、赤坭、花东镇。粤语与客家话人口杂居。花东镇还有村落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就正如歌曲《唱响花都》歌词一样:“爱”哋“会”哋同“艾”哋“翻扯归”就系翻屋企,妹挤丝、细蚊挤等等只要一讲出口就知道是花都人。花都本地方言中炭步赤坭及新华西部口音相似,新华东部、花城街、花山花东口音相似。

广东姓氏由来大全(乡韵你知道吗花都姓氏人口语言的变迁)(3)

1995版《花县志》对花都姓氏的概述

广东姓氏由来大全(乡韵你知道吗花都姓氏人口语言的变迁)(4)

1995版《花县志》对花都人口和性别比的记载

有迁入来自然有走出去,早在清朝及民国初期就有大量花都人到海外谋生。从早期的到南洋卖猪仔做劳工、修铁路到当代的移民工作学习、经商、养老,花都约有近50万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这其中又有一个显著特点,花山的本地人多移居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花山花东的客家人多移居巴拿马等中北美洲国家,尤其儒林、旗岭旗新、南村、花城一带移居巴拿马的人口占全国在巴拿马生活华人的大半。赤坭炭步的人主要移居港澳台居多,尤以香港为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人到香港谋生。赤坭黄沙塘、蓝田、横沙、荷塘等村最为突出。华人华侨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最著名的要数旅居香港的邝肖卿女士以父亲名义捐资创立邝维煜纪念中学,胡应湘爵士捐资建立胡忠医院,徐亨先生捐资建立棠澍小学。侨乡花山镇同样有好多爱国华侨捐资办学。华侨中学、思明小学、日鎏小学、福铰小学、邝维煜小学、美成小学、养正小学等都留下了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的捐资。

花都,人杰地灵,我们美丽的家园。曾经孕育出洪秀全、冯云山、骆秉章、朱兆莘、赖汉英、宋士台、邝肖卿、邝准、胡忠、胡应湘、白玉堂、陈锦鸿、卢永根、江嘉良、江月桂、任永全、杨伊琳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政策沐浴的春风及花都人不懈的努力,现在已经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越来越多的外省人也成了新花都人,为花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不管你姓什么生活在哪个镇街,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客家人,不管你是华侨华人还是海归,不管你是老花县人还是新花都人,只要你热爱花都这片土地,就一起为建设更美好的花都而共同努力!(文/高景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