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所作的一篇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浅析围城中的比喻手法)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是钱钟书所作的一篇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通过阅读《围城》的“序”以及杨绛先生为本书所写的“附录”——记钱钟书与《围城》,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因此可以说,《围城》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不是凭借其情节,而是其精彩的语言艺术。

我们通过对《围城》的阅读可以知道,这本小说主要通过描写抗战初期以方鸿渐、赵辛楣、孙嘉柔这一类知识分子为主要人物的生活、工作、家庭、爱情故事,来讽刺当时中国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并提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因此《围城》就如从踏过历史长河而来的一辆马车,从历史的长河中席卷而来年久的尘埃,其主题无法避免地带有浓重的历史的沉重感,以及历史的厚度,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带有人生之问的厚重。

一般来说,带有严肃内容主题的著作总会显得过于乏味,那些沉重而又似乎不带感情的字词句读起来总像是一块块石头击打在心头,读起来缺乏轻快感,那一块一块的石头就像压在了我的身上,让我加快不了浏览这本书的步伐,每一个字读起来都显得非常地吃力。

拿方鸿渐这个例子来说,从鲍小姐到唐小姐,他就是婚姻这个围城的局外人,千方百计地想冲进去,当他与孙柔嘉结婚后,便显出被婚姻这座围城困住了的样子,双方互相讽刺,天天吵架,又想要冲出婚姻这座围城。去三闾大学任教也是一样,在去之前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早点去,可是当真真进入了这座职业的围城,发现其中百中千种的不好之后又想离开。

这一类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书中还有许多地方也做了相同的方法,例如第一章中:“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将忠厚老实人的恶毒比喻为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这个化抽象为具体的比喻让我们更形象地想象到了这种痛是一种猝不及防、没有预料到的痛。

还有一类比喻与前一类相反,那就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例如第一章中:“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鲍小姐赤裸部分的身体是本体,是一个具体的,可视的事物。局部的真理是喻体,它则是一个抽象化的东西。

以上两种比喻运用得十分的生动形象,读起来非常的舒服,感觉都恰到好处,且让人感到新奇、玄妙,读来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使文章更加的幽默、诙谐,这样一来使文章更进一步的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最后一类比喻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运用的比喻,以具体事物比喻具体事物。例如:“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以剥掉壳的煮熟鸡蛋来比喻眼睛,两个让人很少联系到一起的事物被联系到了一起,贬讽了李梅亭,让读者对其心生厌恶。

以上,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在写《围城》时把比喻这个修辞手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说,一部《围城》运用比喻的地方多达数百处,《围城》的成功大抵离不开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