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曾国藩都是湖南老乡,而且左宗棠能够入仕途,能够封侯,名留千古,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曾国藩,为何左宗棠对于自己的前辈恩人曾国藩,毫无感激之情,反而还处处相对,事事相抗呢?

与左宗棠第一次打交道,曾国藩毫不给面子

左宗棠与曾国藩第一次交恶时,当时曾国藩在湖南组织团练,左宗棠在陶澍家教陶光读书,曾国藩让当时的豪门家族出钱支持团练,就盯上了陶家,而当时胡林翼与左宗棠在湖南也是小有名气,就希望曾国藩看他二人的面子,让陶家少交一点,毕竟现在陶家日子也不好过,哪知曾国藩根本不给他们面子,态度非常坚决,一个子都不能少,要不然,有你们陶家好果子吃,陶家最后只得把钱全交了。

左宗棠为什么要和曾国藩交往(左宗棠我太难了)(1)

这就等于曾国藩驳了左宗棠面子,就是这一句:“有你们陶家好果子吃“,使得这两位晚清时的重臣相互不对付。

曾国藩守丧,左宗棠写信痛骂

曾国藩父亲去世,回家守制,而当时皇帝下旨夺情处理,不让他回家守丧。曾国藩拒绝了皇帝夺情处理的命令,直接就回家了;但是他又向朋友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接受夺情原因,第一:自己父亲去世,身为人子,肯定要回家守丧,这是人子之道。第二:我出山以来,功劳少,错误多,我的能力不足以影响江西局势。

结果这信让左宗棠看到了,十分生气,当时就写信,一条一条的骂曾国藩。

第一:你老曾父亲去世了,你要回家守丧,尽孝道,没有问题。自古以来孝为先,但是古人又有言:凡军务在身,碰上家有丧事,可夺情处理,不回家守丧。

左宗棠为什么要和曾国藩交往(左宗棠我太难了)(2)

你回家为父亲守丧,是为孝,但是大家都是当官的,首先应该讲“忠”字,为国家尽忠,然后才是为小家尽孝,如果你能为国家而放弃小家,反而是遵守了一种更高的礼仪。这是汉唐以来士大夫都接受的一个情况,你现在就为了回家守丧,就撇开军事不管了,你违背原则啊,为了小家,而舍国家,是为不忠。

第二:你说你能力差,不足以改变江西的局势,说你功能少,过错多。你这不就等于说那些聪明能干的人就可以破坏规矩,而那些笨的人,不能干的人才要遵守规矩;你说你不能干,没有能力,所以你遵守规矩回家守丧了,而那些能干的人,是不是就不能回家守丧,呆在岗位上为国家尽忠呢?

这一句,问的曾国藩十分尴尬。再说了,你曾国藩虽然笨一点,能力差一点,但是你还是可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嘛,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嘛。其实我也不认为你有多大能力,但是你可以留在那里继续做事啊,我就想看看你的品德到底好不好!

左宗棠为什么要和曾国藩交往(左宗棠我太难了)(3)

你居然以你能力差为借口,遇事就跑回家了,撂挑子不干了,可见,你这人不仅能力差,品德还差。如果你看了我这信,能回到江西继续干,那说明你这人品德还有救,但是你回去之后能办成多大的事,这事我不知道。

左宗棠并不是不知道曾国藩在江西受了多大委屈,但是他不能接受曾国藩以守丧为借口跑回来。哎,这老左,劝人的套路,真是别出心裁啊。

左宗棠这信,是把曾国藩骂得直跳脚,气得曾国藩之后再也没有给他回过任何一封信。

曾国藩立大功封侯,左宗棠背后捅刀子

左宗​棠最狠一次,差点把曾国藩害死,这事还得从湘军攻破南京城之后说起。

剿灭太平军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太平军的幼天王,其他天王都被灭了,所有城市都收复了,湘军上下都封侯犒赏了,准备庆功了。

左宗棠为什么要和曾国藩交往(左宗棠我太难了)(4)

这时,左宗棠却上了奏折说:幼天王洪天贵福根本没有死,而是逃跑了,路上的难民说从南京城逃出数百、数千太平军,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后患无穷啊。

这事整得曾国藩很尴尬啊,奖都颁完了,却被左宗棠反参一本。这气得曾国藩恨不得咬死他,于是曾国藩这次没有忍,直接开怼,他又不能去怼皇帝,怼军机处,就只能怼左宗棠:”我们围南京城2年,城破后,进行了3天巷战,幼天王肯定死了,城中蚊子都没有飞出来一只,别说是人了。

而且从南京到广德层层驻兵,处处设防,而且这一路上的将领刘铭传、刘蓉等都是办事可靠,认真负责的人,他们给我的报告,可没有人说有成百、成千的太平军逃出。而曾国藩所例举的这些人,可都不是曾国荃的人,还有你左宗棠的人啊,他们的报告如果有假,那不是你左宗棠的责任吗?

左宗棠为什么要和曾国藩交往(左宗棠我太难了)(5)

这二人为这事是互相咬,朝廷看在眼里,可是乐在心里,就让这二位大臣闹,我们就坐着看戏好了,扮演着裁判的角色 。毕竟这时,还不真正太平的时候,朝廷也没有过多时间看他们二人玩这种政治游戏,也不能过分处置曾国藩,就说:“好了,对于这些有功的大臣们,我是看在眼里的,这些细节的问题,就不要过分纠结了。

曾国藩一生光明磊落,道德完人最重口碑声誉,最恨别人说自己诚信道德有问题。因此两人一时争执不下,后来一直到晚年,左宗棠都依然不依不饶,死不认错,说因这事交恶主要错在曾国藩,自己只是小错,是他太小心眼。

自此交恶之后,两人再也没有书信往来,也基本不见面。左宗棠人前人后骂了曾国藩一辈子,隔三差五上个折子攻击一下。

二人虽相互看不顺眼,但却政治互助

左宗棠晚年带棺材出征新疆,曾国藩人前人后大力支持,不但把湘军松山老营送给左宗棠,还在后方尽心尽力筹集粮饷,曾国藩曾感叹:”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诸葛亮,与曾国藩多有不和,经常在政治上互怼。

左宗棠为什么要和曾国藩交往(左宗棠我太难了)(6)

曾国藩死时,左宗棠去吊唁送一幅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为官清廉,没有留下什么钱财,死后办丧礼都窘迫,左宗棠见此,当即赠与一笔银子,供曾家办丧事。后来,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做官,左宗棠也多处提携保荐。

若说曾左二人交恶,我是不信的,二人性格不同,曾国藩一生儒雅智慧,心胸坦荡,能识人用人,不计前嫌,大局为重,不报私仇。左宗棠恃才傲物,自负狭隘,飞扬跋扈。但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公私公明,爱国之心有目共睹。

其实哪有什么交恶之说,不过是为求自保,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发挥到极致,让两个同样位高权重的人,站在对立面,让朝廷好扮演裁判,相互制衡,相互保全,真不愧是中兴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