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在组建湘军之前,曾经在京城度过了14年时间。14年间,曾国藩的日子过得百无聊赖。为了给自己的生活找点乐趣,曾国藩培养了一个特殊爱好。

这个特殊爱好就是写挽联。

曾国藩生长于一个耕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在5岁启蒙,6岁进入家塾“利见斋”,15岁参加了长沙府的童子试,21岁考中秀才,23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曾国藩曾经在著名的湘乡涟滨书院、长沙岳麓书院等求学,这使得他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写起挽联来精彩连连、令人拍案叫绝。

曾国藩在世时,写过许多堪称经典的挽联。

曾国藩一生三大禁忌(曾国藩有一个特别爱好)(1)

1854年1月,湘军名将江忠源奔赴庐州(今安徽合肥)时,陷入太平军的包围,突围不成,跳水自杀。曾国藩一直仰慕江忠源的勇武,心里空落许久,方为他撰写了一对挽联:“百战守三城,章贡尤应千世祀;两年跻八座,江天忽报大星沉。”

1858年11月15日,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跟随李续宾出战,在安徽三河镇阵亡。曾国藩闻讯,含泪挥毫,写了一对挽联:“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曾国藩有一个乳母,两人关系很亲密。当乳母去世后,曾国藩在悲痛之余,亲自写了一对挽联:“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此联是对天下做乳母的妇人,作了一个公允评价。

1861年9月30日,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武昌咯血而死。曾国藩痛惜胡林翼之才,挥毫写下一对挽联:“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恨事;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

曾国藩一生三大禁忌(曾国藩有一个特别爱好)(2)

1862年12月,曾国藩最小的弟弟曾国葆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雨花台湘军大营内。曾国藩悲痛不已,写下挽联:“大地干戈十二年,举室效愚忠,自称家国报恩子;诸兄离散三千里,音书寄涕泪,同哭天涯急难人。”

上面这些对联,情真意切,悲痛之意溢于言表,被视为一时之佳作。

然而,写作挽联与对联不同。对联可以随时随地书写,而挽联只能写死去的人。如果最近没有亲人或者友人去世,岂不让那支如椽大笔闲得发慌?

不过,没关系。没有死者写挽联,为什么不给还活着的人写“生挽”呢?于是,曾国藩就悄悄地给熟悉的朋友写挽联。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写完就毁掉,当做练笔吧。

可是有一年春节,曾国藩在给老朋友、兼同乡汤鹏写挽联时,汤鹏竟然不请而至,撞破了曾国藩的“秘密”。

曾国藩一生三大禁忌(曾国藩有一个特别爱好)(3)

汤鹏,字海秋,生于1801年,比曾国藩大了10岁。汤鹏也是一名极有才气的读书人,22岁中举,23岁进士及第。汤鹏与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贵汪廷珍、穆彰阿有师生之谊。可是,由于他不愿趋炎附势,对追逐名利、诌媚无耻之徒恨之切齿,受到排挤,长期在朝廷担任闲散官职,没有得到重用。

总之,当汤鹏看到曾国藩挽联上“海秋夫子千古”几个大字时,场面十分尴尬。汤鹏气得够呛,他朝曾国藩吐了一口唾沫,就扬长而去。他们几十年的老朋友,就此断绝关系。

没过多久,汤鹏因食用大黄,中毒去世。曾国藩给他作挽联:“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当然,这对挽联是曾国藩提前写好的“生挽”,还是汤鹏死后临场发挥的作品呢?恐怕只有曾国藩自己才清楚了。

曾国藩一生三大禁忌(曾国藩有一个特别爱好)(4)

曾国藩给汤鹏写挽联的事情传出去后,有好事者就编了一个段子,称“曾国藩包做挽联,江忠源包送灵柩。”前一句好理解,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江忠源很重视乡情友谊。如果有朋友或者同乡死于京城,他一定会出钱买棺材,将他们就地埋葬,或护送灵柩还乡。

不过,曾国藩一生给许多人写过挽联,却没有想过给自己写上一对,以作纪念。1872年3月12日,当曾国藩病逝后,收到了不少名人的挽联。

李鸿章写的是:“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左宗棠写的是:“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参考资料:《清史稿》《南亭笔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