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格式常见的四种古代家谱格式(家谱编修的9个基本步骤)(1)

一、组建家谱编修委员会

由编委会主任、副主任、主编(一般由族长担任)、副主编、编修、监修、编委、校阅等人员组成,具体人数由家族大小、门派多少而定。

二、拟定家谱编修计划

确定修谱大纲、明确责任分配、计划修谱时间、做好宣传发动、确定修谱范围、修谱经费预算等。

三、筹措修谱经费。

由家族成员捐资、每家每户、入谱人员收取经费等。也可采取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申请补助、公开销售、设立集资功德簿等形式。

四、收集编辑家谱资料。

普查收集修谱需要的新老资料,各支房、每家每户都要责成专人限期填写入谱人员统计表,收集有关资料,编辑汇总,绘制世系图,初稿编成后请名人作序和题词,确定所有文稿。

五、排版印刷样稿。

选择专业的家谱编排和印刷机构。选定家谱体例,也叫家谱格式。选定谱书纸张与装帧款式,如普通双胶纸、宣纸,精装、平装、线装等。

六、审定内容定稿印制

组织理事会或编委会成员对家谱初稿进行多次校稿审稿,最后完稿、定稿,交付专业印刷机构印制。

七、举行颁谱仪式。

家谱修成后,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颁谱仪式。族人齐集,祭告祖先。将家谱存放祠堂,然后由族长按房、支发谱。还要举行会餐、唱戏等庆祝活动。

八、编印颁谱纪念画册、制作电子版。

颁谱仪式完成以后,编印彩色纪念画册、拷贝电子版,以便长久保存,为下次续谱打好基础。

九、送交有关专业机构典藏

颁谱以后,家谱应由家族贤达珍藏并委托相关家谱馆、档案馆、存图书馆保存,以便同姓宗亲查询、聚亲联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