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长达七天的国庆小长假就要来啦!但是一想到今年是休七上七就累,天下打工人,苦调休久矣。

说到国庆这个调休制度,今天来聊一个相关的话题,古代有国庆节吗? 是怎样放假的?需要调休吗?是古代当社畜幸福,还是现代打工幸福呢?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1)

国庆作为国家庆生的日子,这个词语虽然在西晋就有出现,不过国家却是个近代概念,所以古代是没有在国庆节的。西晋文学家陆机《五等论》一文中就写,“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但是这里的“国庆”指的是国家喜庆的事,而非专指国家诞生的纪念日。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2)

谢振瓯《大唐伎乐图》 创作年代:1983 纸本重彩中国画

在古人“率土之滨,莫非王城”的封建观念里,人们普天同庆的莫过于皇帝的生日。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生日一开始也并不是用来庆祝的日子。

诗经里写,“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意思就是说生日是父母艰辛生养子女的日子,“哀哀父母”中没有半分欢乐的意味。

因此,魏晋之前中国古人既没有生日意识,也没有过生日的习俗。直到佛教的传入,“佛诞”才成为了古代中国第一个有点国庆味道的日子。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3)

书法 金石拓片“阿弥陀佛” 阁物拍卖藏

受佛教广泛传播影响,生日的概念渐渐变成了值得庆祝的日子。佛教传入之后,在中原及江南地区就多了很多佛教庆祝节日,而这些节日其实就是各个佛和菩萨的诞辰日,比如佛教里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是庆祝释迦牟尼诞辰的日子,要举行浴佛活动。

《三国志·吴书》中记载:“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4)

古代风俗百图之浴佛节

随着这些庆祝节日举行活动越来越多,民间陆陆续续有了在生日这一天庆祝的说法。

《颜氏家训·风操篇》中描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这是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人们已经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顿,就算是父母已经亡故了的没有教养的人也照吃不误,没有感伤。

盛唐时期,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取“千秋万岁”之意,这可以算得上是古代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国庆”了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5)

关于千秋节的记载,按照当时的宰相张说的《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记述,这一天除了朝臣有三天休假,所有大唐百姓都要摆宴同乐。

千秋节宴会上,不仅有各类歌舞、百戏杂技等表演,更有稀罕的舞马祝寿的环节。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目——“献镜”、“赏镜”,各地官员要献上精美的铜镜,唐玄宗对四品以上官员还会赏赐铜镜,这些材质考究、做工精美的镜子被人们称为“千秋镜”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6)

清·佚名《玄宗临镜图》私人收藏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7)

千秋双鸾镜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

后世虽朝代更迭,皇帝不断更换。但是把皇帝生日作为“国庆日”的传统,却从唐玄宗后自此保留,称为圣节、圣旦或者圣诞节。

对,你没有看错!“圣诞”一词在古代主要就是指皇帝生日,因为我国古代称皇帝为圣上,那圣上的诞辰自然就是“圣诞”。

诗仙李白《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里写:“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这里的“天长”即天长节,就是唐玄宗的生日。后来“天长节”被仰慕盛唐文化的日本人学了去,并在明治维新之后成为了日本的一个庆祝天皇生日的法定假日。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8)

唐·李隆基 《鹡鸰颂》节选

后代的不同皇帝还会为此取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字,生怕自己跟别的皇帝“撞衫”。

比如唐肃宗的“地平节”,唐文宗的“庆成节”,唐宣宗的“寿昌节”、宋太祖的“长春节”、宋太宗的“寿宁节”,宋真宗的“承天节”、宋仁宗的“乾元节”,宋徽宗的“天宁节”,元明时称“天寿节”,明清时又叫“万寿节”。

而对于不同时期,这一节日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过法。比如号称古代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宋朝,宋徽宗的生日“天宁节”就非常隆重。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9)

北宋·赵佶《听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本人作为“文艺青年”,对生日宴会的庆祝形式自然要求很高,这场宴会持续时间很长,还分上下场,称为“前筵”与“后筵”,上下场共赐九盏御酒,每一盏御酒都对应不同的文艺表演,其中就包括杂剧、歌舞、乐器演奏等等

到了明清,虽然还延续庆祝的习俗,但节日的名称则统一成了“万寿节”,寓意“万寿无疆”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10)

清·佚名 颙琰万寿图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的“万寿节”是历代“国庆”里最为繁盛的,因为这一天的场面相当宏大,也更加与民同乐,还会推出不少普惠措施,如大赦天下,减免税赋

康熙六十大寿时,首开“千叟宴”,宴请超过65岁的满汉文武大臣1020人,宴会的餐桌从西直门排到畅春园。到了更喜欢浮夸的乾隆,85岁的大宴,从全国各地请来了60岁以上的老人5900多人,其中100岁以上的老人通通奖赏六品顶戴,90岁以上的老人奖赏七品顶戴。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11)

乾隆

对于封建王朝中参加科举的读书人来说,在“国庆”时,如果运气好的话就能遇到“恩科考试”,比如康熙五十二年(适逢康熙六十大寿)的恩科考试,就是为了庆寿而生,又称“万寿科”此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朝,皆以皇帝万寿而开恩科。

科举制度分“正科”和“恩科”两类。按照规定正科为每三年举行的乡、会试。若遇皇帝亲试,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一般都能得中,故称“恩科”。恩科始于宋朝,明、清时得到沿袭,尤其是清代,皇帝为了特别关照官员子弟,经常在朝廷庆典时特别开科考试。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12)

同治九年恩科江南乡试题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13)

纵观历史,古代的国庆是一个由皇帝个人生日演化而来的公共节日, 虽然节日气氛热闹非凡,但是在民众之间却少有真正的情感共鸣。

现代意义的国庆,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的“双十节”即“国庆节”,主要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不过这一时期的社会一片动荡,百姓苦不堪言,也无暇庆祝。

古代首个国庆日(原来古代也有国庆)(14)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庆节才象征着一个独立国家的诞生,使得国庆拥有了承载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也让每个国人的心里有了深刻、自豪的民族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