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是门槛极低的学科,是个人都可以谈论。所以有个人所共知的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谈国际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能把你侃晕掉。
这就是战略学,门槛极低,谈论起来简单,运用起来极难。因为没有试错纠错的空间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现在我们中国就有这么个问题,一堆子人在那谈战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这种清谈客越多,对国家越没好处。
这个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有,比如:
《孙子兵法》,兵家至宝。一直到现在这本书还有用。随便网上去搜一下,今人写的各种讲解孙子兵法的书铺天盖地。
要我说,一本都别看,连《孙子兵法》都别看。看这些只会误人子弟。
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掌握,看什么《孙子兵法》。
昨天的文章留言里很多人来告诉我垓下之战是韩信指挥的。哪本书告诉你是韩信指挥的了?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一个典型的五军阵,韩信为先锋,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中军,周勃、陈武为后军。《史记》写得这么清楚:“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历史记载就这么一句话,咋就变成韩信指挥的了?别跟我说十面埋伏,那是戏文,不是历史。
常识是什么?中军指挥全军。全军以中军的旗帜、金鼓信号为令。谁是中军啊?刘邦!
古代战争的战场指挥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比如一万人的部队,如果指挥层次下到最底,光大小旗帜就要两千多面。比现代战争的指挥复杂多了。顺便说一句,古人分辨敌军兵力大小的一个方法就是点旗帜。
所以我说,不要看《孙子兵法》,读透了你还是不会打仗。因为把《孙子兵法》比作战略学的话,你连战术学基础都没懂。那通读了《孙子兵法》有什么用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书生谈兵,最好奇谋,这是祸国殃民之道。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明: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是扯淡。
行军打仗关键在于标准化程序。战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标准化程序。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照着来。
打个比方,古代有些书生这么解读垓下之战:“淮阴侯小却,诱兵也,复乘之,合战也。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奇正还相生。”迂腐书生,误国的就是这帮子人。这里的书生特指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特指那些就读了几本书就忘乎所以的;特指那些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却喜欢指点江山的。
呵呵,30万人伪退诱敌。幸好我晓得队列训练是战术训练这句话的核心要义的。项羽、刘邦两个人都是坐在高台上指挥战斗的,不然怎么看得见战场全局。韩信前军退了,项羽军就一定要进?一鼓一步,这帮士卒不是自己在那冲杀的,是听着指挥动的。有鼓声才前进,没鼓声就不进了。
在古代,队列训练是一切战术训练的基础。伪退诱敌,是溃退还是有组织的退呢?在极其讲究队形步伐的战场上,项羽站在高台上就看得出汉军的步伐乱不乱,真当项羽是傻子啊。古时候高明的将领看敌军看的是腿,看不清腿的情况下才看敌军的行和列。不乱,假的;乱,真的。为什么步伐乱就是真啊?30万人出现步伐错乱,那还了得,这就叫混乱,就会出现淝水之战的情况。前秦的30万大军就是这么败的。
刘邦摆出的阵型已经决定了他是不能伪退诱敌的。他把重兵集团全部放在了前军,哪怕现代战争也没有用主力去诱敌的,主力去诱敌了,怎么拉开阵势去歼敌啊?
垓下之战项羽就是吃亏在兵力不足,刘邦摆的大纵深阵型他无力突贯。滑铁卢拿破仑怎么败的?没预备队拉上去了,一样的原因。等到你突贯受阻锐气耗尽,就是敌人反击之时。
用兵之法没什么神奇,真正神奇的是训练之法,怎么把部队训练成如臂使指。写到这我就想到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夸女真骑兵的,“胜不追,败不乱”,此乃天下强军。为啥突然夸女真骑兵了?大家是知道我习惯的。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