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删改了哪些内容?原著被教材删去的部分(1)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其实是一个掐头去尾,有删改的故事。

读完课文后,我们可能会单纯地感到悲哀,同情于勒的悲惨遭遇,抨击唯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批判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泯灭。

而原著读完之后,我们还能看到悲伤以外的东西,就像黑暗里透露出来的最后一缕阳光,让人感到人性的温暖,重拾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希望。


莫泊桑的原著小说,开头是这样的:

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向我们乞讨,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夫朗什竟给了他一枚五法郎的银币。对此,我感到十分惊讶,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也就是说,这部小说其实是倒叙的。刚开始写的是“我”看见约瑟夫一出手就给一个乞丐5法郎的银币,很诧异,接着约瑟夫才开始给我讲“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

小说的叙述主体,从一个局外人“我”,转到了故事的主人公约瑟夫,以成年人的视角,讲述脑海里有关于勒叔叔的回忆。

我的叔叔于勒删改了哪些内容?原著被教材删去的部分(2)

在课文中,可能是为了降低初中生的理解难度,就把这段去掉了。叙述主体直接变成了儿童约瑟夫,开头说:“我小时候住在勒阿弗尔,家境并不富裕,只能勉强糊口。我父亲有份生计,每天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却挣不了几个钱。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

到了课文的最后,教材也相应地把约瑟夫的成年后的片段给删掉了,结尾是:“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而原著小说的结尾其实是:

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兄弟。这就是为什么,你看见我不止一次地给流浪汉五个法郎。

删减后的课文,是一个以儿童视角揭露成人世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故事,我们只能纯粹地感受到菲利普夫妇的势利无情,于勒的悲惨可怜,“我”约瑟夫的纯真善良。

而在原著里,写了约瑟夫长大后,经常给流浪汉五个法郎,说明过去唯一对于勒心存的善意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穷的困境,并且有能力去帮助那些在社会上遭遇悲惨的人。

这既是一种广施慈善的绅士品格,也是为了弥补过去他们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歉疚。


所以,原著中不仅仅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还展现出了人性的温情。作者借约瑟夫的正面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苦难的悲悯,对弱者的善良,让读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所谓的“悲悯”,是一种对人间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它不是对遭受苦难的人轻蔑嘲讽,不是居高临下地同情可怜,而是以平等、温和的态度,去理解这社会的光明与黑暗,善良与丑恶。

当一个人对世界、对生活产生了悲悯之心,就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积极地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苦难,去珍惜、去敬畏、去改变。

我的叔叔于勒删改了哪些内容?原著被教材删去的部分(3)

约瑟夫懂得悲悯,他知道世事变化无常,人活在这世上不容易。

所以他能够理解于勒,力所能及地帮助于勒。并且能够从于勒的事情中,看清这社会的人情世故。后来自己努力奋斗,去改变贫穷的家境,而不是寄希望于他人。

菲利普夫妇没有这种悲悯之心,所以只顾维护自己的利益,抛弃不能给他们带来价值的亲人于勒。这样势利自私的人,缺乏互利共赢的意识,缺乏胸襟与格局,永远也发不了大财。

有的人在看到社会的黑暗、人性的丑恶之后,要么跟着沉沦堕落,变成“大染缸”中的一员;要么悲观消极,生无可恋地活着。

但我们不要忘了,这世界也有光明美好的一面。总有善良正直的人能够战胜生活的苦难,摆脱底层的泥泞,活出自我、活出体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莫泊桑写成年约瑟夫帮助穷人的意义也在于此,好的文学作品不是让人对生活绝望,而是让人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