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盖”作副词,句首译为“大概是”“原来是”;句中译为“大概”“大约”“恐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怎么判断虚词的用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怎么判断虚词的用法
提要:
“盖”作副词,句首译为“大概是”“原来是”;句中译为“大概”“大约”“恐怕”。
“盖”通“盍(hé)”时,作副词,可译为“何”或“何不”。
“盖”作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大概因为”“原本是”等;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要是”。
“盖”作语气词,用在句首,表议论开始,无实义;其后如果是代词或名词,译为“大概”不忘记。
“盖”作名词,可讲为“车盖、车篷,伞(伞盖)”等。
“盖”作动词,可讲为“遮盖,掩盖;胜过,超过,压倒”等。
(一)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或判断句中,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大概是,原来是”。例如:
(1)乃悟前狼假寐(mèi),盖以诱敌。(蒲松林《狼》)——(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2)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也”表示判断)
(3)盖简(挑选)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刻舟记》)——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2·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可译为“大概”“大约”“恐怕”。例如:
(1)善(好)始者实繁,克(能够)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二)连词
1·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可译为“因为”“是因为”“大概(因为)”“原本是”等。例如:
(1)凡河中之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纪昀《河中石兽》)——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头,都应当到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2)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诸葛亮《出师表》)——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
(3)今言(说)“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错误)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如今把“花山”的“花”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者,······也”表示判断)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苏洵《六国论》)——因为(由于)失去强大的援助,不能独自保全。
(5)屈平之(用于主谓之间)作《离骚》,盖自怨声也。(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原创作《离骚》,原本是从怨愤引起的。
(6)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意来对待下属。
2·表示假设语气,可译为“如果,要是”。例如:
(1)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不够,不到)以一瞬(一眨眼,转眼)。(《赤壁赋》)——如果从他们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变了。(之,指上文的水与月亮。曾,副词,还,简直,甚至。)
3· 盖,通“盍(hé)”:①副词,何:怎么,为什么;②副词,表反诘,何不:怎么不。例如:
①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庖丁解牛》)——哇,好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②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礼记·檀弓上》)——你怎么不向父亲申诉自己的冤屈呢?
(三)语气助词
1·用在句子或全段开头,表示议论的开始,无实义。例如:
(1)尝贻(yí,赠)余核舟一,盖大苏泛(泛舟)赤壁云(句末语气词)。(魏学洢《刻舟记》)——(王叔远)曾经赠我一枚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2)盖余之勤且(与,和)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3)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韩愈《送秀才彤序》)——学习是为了求道,作文是用来明理。
(4)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叹息郦道元记得太简略,而笑李渤的浅陋。
(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愤而死焉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这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者,······也”表示判断)
(6)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白居易游大林寺作诗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普遍规律。(“·······也”表示判断)
2·发语词,用在句首,有“大概”的意思,其后往往是代词或名词。例如:
(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大概我们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所去的地方)还不到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那到的人就更少了。(加少:更少)
(3)盖儒者所争论,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大概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
附:【盖gài】作名词,动词的例句
1·名词:车盖,车篷,伞(伞盖)。例如: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两小儿辩日》)——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中午就像盘盂。
(2)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庭院里有一根枇杷树······,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树叶茂密得像个伞盖了。
(3)平原君使者冠(guān)盖相属(zhǔ,连续)于魏。(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派来的使者络绎不绝地来到魏国。(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员。相属:指使者来得很频繁,前后相望)
(4)五羖(gǔ)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指百里奚)做秦相时,劳累了不坐车,暑天不打伞。
2·动词:遮盖,掩盖。例如: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一条条树枝互相覆盖,一片片树叶相互链接。(交通,互相通连)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北朝民歌《敕勒川》)——天空像圆顶帐篷,笼罩四周的原野。(笼罩含有“遮盖”之意)
(3)尔尚盖前人之愆(qiān,罪过)。(《尚书·蔡仲之命 》)——你当掩盖前人的罪过。 3·动词:胜过,超过,压倒。例如:
(1)力拔兮气盖世(《垓下之战》)——力大拔起大山啊气魄盖过世人。
(2)况刘豫州王室之胄(zhòu,帝王的后裔),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司马光《赤壁之战》)——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卓越的才能压到世人,众人思慕敬仰他。
(3)威盖海内,公章(同“彰”)万里之外。(《战国策·秦策三》)——威风超过诸侯,功绩彰显万里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