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作为元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呈现出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分布的趋势,元代贸易瓷在亚非欧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现,从目前已知的海外考古发现证明,龙泉窑瓷器的数量占比最高,其次是景德镇窑青花、青白瓷,以及福建地区窑场产品也占有一定的市场比例。元代瓷器的器型和使用功能充分展现出元人的生活习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元代瓷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蒙元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值价值。

元代龙窑泉窑青瓷的釉层从薄胎厚釉的多层施釉改变为一次施釉,釉色呈豆青、艾青色。豆青滋润如玉。装饰技法除刻划花外,还有印花、贴花、镂雕、露胎堆贴等,造型也从宋代的纤巧秀丽、古朴典雅的特征开始转向硕大壮美、雄壮浑厚的艺术风格,主要纹饰有云龙、飞凤、瑞果、花卉、双鱼、八仙和八卦纹等。

国家博物馆藏传世元代龙泉窑青瓷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1)

元 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凤尾尊,元代, 高52、口径21.5、底径11厘米。 撇口,长颈,长鼓腹,圈足。通体施豆青釉,釉色葱绿纯正。颈上部刻凸弦纹,颈下部刻花卉纹;上腹部刻缠枝牡丹纹,下腹部刻莲瓣纹,纹饰活泼生动。器形高大雄伟,胎体厚重,釉层匀净。元代龙泉窑,器型开始从宋代的典雅风格转向元代的硕大壮美,为元代龙泉窑釉色和刻花瓷中精品。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2)

元 龙泉窑青釉双耳衔环瓶

龙泉窑青釉双耳衔环瓶,元代,高15.3、口径4.8、底径5.1厘米。唇口,长颈,颈部饰对称双耳衔环,并与器身相连接,长鼓腹,圈足。施青釉,釉色光润。颈部和腹部各饰一道凸弦纹。这类瓶式在元代非常流行,有的为双龙耳衔环。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3)

元 龙泉窑青釉荷叶形菊瓣纹罐盖

龙泉窑青釉荷叶形菊瓣纹罐盖,失罐。盖直径32.5厘米。盖顶圆隆,钮作荷叶梗状,盖面饰凸起的棱线纹,盖沿宽薄,起伏作卷曲形如荷叶,与此盖相配的罐,腹部应为菊瓣纹饰,此盖与元代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釉荷叶菊瓣纹盖罐形制和纹饰相同。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4)

元 龙泉窑艾青釉鼓钉纹三兽首足香炉

龙泉窑艾青釉鼓钉纹三兽首足香炉,元代,高10、口径30厘米。敛口,鼓腹,三兽首足,兽面眼、鼻、爪为深雕,雕刻清晰。香炉内外施艾青釉,釉色青绿。口部、近足处贴乳钉纹和弦纹各一周。造型古朴,胎体浑厚,制作工整,器型仿南宋龙泉窑鼓钉炉。为元代龙泉窑艾青釉代表作。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5)

元 龙泉窑艾青釉贴龙纹盘

龙泉窑艾青釉贴龙纹盘,元代,高7.6、口径33厘米。板沿,深腹,圈足。盘内外施艾青釉,盘内底凸贴龙纹,龙纹雕刻精细,内壁刻云纹。元代龙纹多绘于盘心、瓶腹、罐腹,用作主题纹饰,龙纹极具特色,龙身躯较宋代长,刻画细致。盘外壁刻莲瓣纹。盘制作规整,纹饰精美,为元代龙泉窑青瓷盘类中精细之作。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6)

元 龙泉窑青釉贴菊花纹碟

龙泉窑青釉贴菊花纹碟,元代,高2.2、口径16、底径4.3厘米。折沿,浅腹,圈足。盘内外施青釉,盘内底堆贴酱红色菊花纹。工艺为将模印或雕塑成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坯上或釉上,后烧制而成。由于料中含一定量的氧化铁,烧制后表面呈酱红色,在青釉的衬托下,色彩鲜艳,采用的是露胎烧制技法,亦称“露胎贴花”,盛行于元代龙泉窑青瓷上,常见有堆贴龙纹、鱼纹等,还有佛造像的面部、颈部、手部、前胸或佛座等处。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7)

元 龙泉窑青釉褐彩暗花缠枝莲纹盘

龙泉窑青釉褐彩暗花缠枝莲纹盘,高3.7、口径13.2、底径6.8厘米。撇口,折沿,弧壁,圈足。施青釉,采用釉下点彩装饰技法,在青釉瓷器上不规则地加点褐色彩斑,打破了青釉的单一色调,形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青釉褐斑最早是越州窑创造的装饰方法,始于西晋晚期,元代龙泉窑继承了这一装饰风格。青釉褐斑纹饰常见器型有玉壶春瓶、长颈瓶、环耳瓶、桶瓶、罐类等器。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8)

元 龙泉窑青釉双鱼纹盘

龙泉窑青釉双鱼纹盘,元代,高5.9、口径21.8、底径9.1厘米。敞口,折沿,弧壁,圈足。洗内壁刻水波纹,内底凸贴双鱼纹,鱼摇鳍摆尾,寓意吉祥。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有南宋龙泉窑双鱼纹盘遗风。此盘式在元代非常流行。

元代传世龙泉窑规整的造型,坚实厚重的胎骨,均匀的釉层,纯正的釉色,精细的花纹,部分露胎和雕塑工艺,将龙泉窑制瓷技艺继续发扬光大并推向顶峰。

国家博物馆藏福建平谭“大练I号”沉船遗址出水元代龙泉窑青瓷

元代统一全国后,沿袭南宋海外制度继续拓展海外贸易,龙泉窑瓷器的出口也逐年增加。元代主要港口有明州、杭州、泉州、广州等。此时龙泉窑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出现“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空前盛况。《岛夷志略》中记述元朝从泉州远航所至国家或地区竟达百余处之多,书中并有“青瓷”“处州瓷”的贸易记录。《真腊风土记》也有元代外销龙泉窑瓷器的记述。元代瓷器在东非、西亚东南亚、朝鲜、日本等地出土数量大大超过南宋。

从日本、西亚、东南亚等地遗迹及新安沉船、平潭大练岛沉船来看,元代龙泉窑青瓷在陶瓷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元代沉船上出水12000余件瓷器,其中9600多件为龙泉窑青瓷,龙泉青瓷占全部出水瓷器60%以上。这些龙泉青瓷质量精美,器类丰富,包括碗、盘、炉、瓶、罐、杯、盆、执壶、砚滴、塑像等。装饰技法多样,有两件“使司帅府公用”铭青瓷盘,故可确定沉船中龙泉青瓷精品大多产于龙泉窑场。

福建平潭“大练I号”沉船遗址,位于大练岛西部海域。在2007年10~12月水下考古发掘中,出水一批元代龙泉窑青瓷,器型有盘、碗、洗、小罐等。出水盘的数量最多,有撇口、敞口、敛口和菱花口。纹饰有莲花纹、双鱼纹、人物纹、莲瓣纹、菊瓣纹、龙纹,其中龙纹图案与馆藏传世龙泉窑艾青釉贴龙纹盘相同。“大练I号”沉船遗址采集出水元代龙泉窑青瓷应为元代晚期典型器物。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9)

元 龙泉窑青釉折沿花卉菊瓣纹大盘

龙泉窑青釉折沿花卉菊瓣纹大盘,元代,高7.8、口径33.5、足径11.8厘米。圆唇,撇口,宽折沿,浅弧腹,阔平底,矮圈足。浅灰胎,胎体厚重,通体施青绿釉,内壁刻菊瓣纹,内底刻莲花纹。这类规格的瓷盘出水数量较多。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10)

元 龙泉窑青釉折沿花卉纹大盘

龙泉窑青釉折沿花卉纹大盘,元代,高7.5、口径33.7、足径11厘米。圆唇,撇口,宽折沿,浅弧腹,阔平底,矮圈足。浅灰胎,胎体厚重,通体施青绿釉,内底为花卉纹,内壁光素无纹。此类规格的瓷盘出水数量较多,也有整个大盘光素无纹的。

龙泉青瓷开窑全景(元代外销龙泉窑青瓷有多火爆)(11)

元 龙泉窑青釉双系模印折枝花卉纹小罐

龙泉窑青釉双系模印折枝花卉纹小罐,元代,高7.6、口径3.8、底径5.2厘米。圆唇,直口,缩颈,弧肩,肩饰双系,圆鼓腹,圈足。胎呈灰白,施青绿釉,足底无釉露胎,釉面模印折枝花卉纹。这类罐出水较多,外腹纹饰多样,还见有缠枝花、荷、菊、龙纹等,也有光素无纹的,只施青绿釉,釉面有冰裂纹。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5期《丝路外销高峰时期的元代龙泉窑青瓷》

作者:张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