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答:(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7.简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具体体现。 (补充、了解)

答:(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认可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8.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易错)

答:(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9.简述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答:(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10.试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勤能补拙”体现的教育学原理。

答:(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离开这种外部条件,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勤能补拙”体现了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发展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育学基础理论必背(教育与教育学必背大题--教育的基本规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