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律的理论(浅析教育规律)(1)

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那么,教育规律是什么?

教育的四个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原则)。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要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知识是基础,思想品德提供动力,两者有机结合。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表明智力水平的高低。

教育的主要功能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的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教育规律的理论(浅析教育规律)(2)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哪些教育规律

一是教育的发展规律,

二是教育的办学规律,

三是教育的育人规律(我们常说的教育规律实际上主要是指育人规律)。

三者对象不同、性质不同, 而又相互关联。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性活动,其规律的特点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教育规律所决定的趋势,即育人的效果具有统计性,效果的显现具有长期性。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是人类经过数百、上千年教育实践,或至少经过数十年教育实证研究所发现、总结的结论。

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但实际做起来,一项改革是不是做到了遵循教育规律,值得深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因为,改革往往受现实情况制约,比如在农村生活的学龄儿童减少,就开始合并学校,但小学生搞住宿制就不大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城市生活的小孩儿为了上一个名校,为了竞争过别人,只好去学习很多上小学前本无须学习的内容。

语文教材改革是经常性的,但是以往人们的视线往往集中在课文的变化上,并热烈探讨各种课文的意义以及语文应该承载哪些教育功能。但大多数的讨论是让功利化、负担、公平、均衡、优质教育等成了关键词,教育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则经常被忽略。

教育规律的理论(浅析教育规律)(3)

教育规律为教育本质所决定,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密切相关

(1)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

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学习化,教育社会化,教育广泛影响社会,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而教育社会化又从各个不同的意义上更充分地显示出来,教育的时空观都在发生变化。从空间的角度看,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又将这三者融通起来了。从时间的角度看,对于一个人来说,向前推移到学前教育乃至婴儿教育,向后则延伸到高等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形成了终身教育概念。与社会发展形成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此规律对教学管理的要求,即教学管理要面向社会,要反映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乃至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积极对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发挥应有的影响作用。

(2)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规律。

从一定角度上看,教育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也具有依赖性。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劳动者素质如何则主要取决于教育状况。依照此规律,教学管理就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现代化。在具体教学管理工作中,不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或是等钱办事,而要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亦可在管理过程中逐步解决有关经费欠缺的问题。

(3)本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协同发展的规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融入世界体系,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也随之更加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国教育进入世界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时代的要求,是客观发展的规律要求。在当今时代,要提高教学水平,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不放眼世界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学管理要有世界眼光,要积极面向世界。

(4)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就是指学生的身体、心理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也就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只有学生在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时,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这种水平不是几个方面发展的简单相加,而是几个方面发展的综合效应,几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这是客观的规律。此规律要求教学管理一方面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协同发展,既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也要注重美育,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的智能,又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形成优秀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体魄。

(5)办学条件协调发展的规律。

学校发展的根本衡量指标是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这种发展却是各种办学条件协调发展的结果。学校办学的主要条件有:师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包括仪器、校舍等)。办学诸条件需要协调发展,有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而无相应的物质条件不行,有了一定的教学设备却无相应的师资条件也不行。按照此规律管理教学,就要协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备改善等等,使二者相得益彰。

教育规律的理论(浅析教育规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