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购物节’启动以来,我们的销售额不仅比去年大幅提升,而且与2019年相比,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火爆程度不亚于春节。”这两天,上海哈尔滨食品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峰喜笑颜开,“在新消费习惯中,老字号如果能讲好新故事,市场就会买账。”

520表白日不知道送什么(520表白日要到了上海这块叫)(1)

老字号的新故事在哪里?

首先是要让年轻人认识老字号。这些天,随着网友们戏称的“520表白日”临近,门店一款名叫“西番尼”(题图)的蛋糕迎来热销。

“西番尼”谐音“喜欢你”——上海话中并没有“我爱你”的说法,而是“吾欢喜侬”,写成普通话,就是“我喜欢你”。

可见,西番尼是一块充满感情的蛋糕,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不少年轻人借用这块蛋糕表情达意。

于是,上海哈尔滨食品厂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各种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告诉年轻人这段老故事,成功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度。

520表白日不知道送什么(520表白日要到了上海这块叫)(2)

紧接着,是用好味道留住消费者。

在上海,很多店都销售西番尼,点评网站搜索一下,有长长一串名单。不过,“上海哈尔滨食品厂”的评价排名始终靠前。厂里的老师傅说,这份口碑,来自好原料加老工艺。

比如,以前做西点会用植物黄油,即俗称的“麦淇淋”;但这里早早换成了新西兰进口黄油,避免反式脂肪酸,满足市场对健康原料的要求。面粉、糖等其他原料的采购同样如此,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品牌的、不是正宗渠道的,进不了生产车间。“我们的西点除了黄油、糖、面粉,以及花生酱等个性化调味原料外,没有任何添加剂。”老师傅带着记者看加工车间时,这句话说了好几遍。

老手艺是产品口味的保证。眼下,甜品行业工业化水平很高,但在上海哈尔滨食品厂,除了搅拌机,以及烤箱等加热设备外,始终坚持手工制作西点。

就西番尼而言,用的黄油要慢慢熬化,蛋糕胚一层层做,再手工把蛋糕胚、花生酱、巧克力组合起来。切的时候也有讲究:最外层的蛋糕因为烘焙的关系,不够完美,全部切除报废;中间部分切成整整齐齐的小块后,才能上架。

看老师傅们做蛋糕、切蛋糕,好像“无他,惟手熟尔”的现场演绎,手起刀落,每块蛋糕大小均匀,不差分毫。

520表白日不知道送什么(520表白日要到了上海这块叫)(3)

不过,招牌产品热销,并不意味着老字号就能“高枕无忧”。陈一峰告诉记者,传承和创新是老字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

一方面,要不断发掘老味道、老技艺,通过传承和改良,成为吸引市场的新卖点。例如,店里有一款小小巧巧的印糕,入夏后销售情况非常好。

印着精致图案的小圆白糕,软硬适中,幼滑细腻,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这块糕,可以追溯至北宋范仲淹。相传范仲淹因家贫,在苏州天平山下咒钵庵栖身,一日三餐吃粥。吃粥不方便,他就想出一个办法,将粥盛在盘里冻结后,像切豆腐似地把粥划成方块,以糕的形态果腹,取名“白云糕”。之后,范仲淹好友石梅卿找人用糯米粉改良“白云糕”,并用模子印出花样,至今流行苏州、常熟一带,改名“白印糕”。

520表白日不知道送什么(520表白日要到了上海这块叫)(4)

印糕的一大特点是适合冷食,甜度较低,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于是,上海哈尔滨食品厂重做印糕,一边参考苏州等地传下来的印糕配方;一边“中点西做”,将原先的素油替换成黄油,使得成品更加细腻,还增加了薄荷、花生等新口味。新品印糕上市后,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另一方面,“新瓶装旧酒”很重要。这些年,上海哈尔滨食品厂每年都有产品入选市消保委公布的“上海特色伴手礼测评”推荐榜单,诀窍是在销售散装产品的同时,也增加价廉物美的礼品装。如今,门店里的包装袋用的是洋气的“蒂芙尼绿”配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海派特色十足。一款名叫“竹报平安”的礼盒则与贵州非遗技艺赤水竹编相结合,外观漂亮,寓意吉祥,又可反复使用,上市后屡屡断货。在陈一峰看来,既抓住本地消费者,又拓展伴手礼市场,这样老字号的发展空间能越来越广。

520表白日不知道送什么(520表白日要到了上海这块叫)(5)

【延伸信息】

上海的食品店为什么叫“哈尔滨”?

“西番尼”又如何得名?

在上海,一家叫“哈尔滨”却不卖哈尔滨特产的食品厂能出名,是因为立足的招牌产品就是西式点心。

原来,哈尔滨食品厂原名“福利面包厂”,由山东籍人士杨冠林于1936年创办。他曾在哈尔滨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学做面包,掌握了一身好手艺。

来上海开厂后,杨冠林聘请大量俄国师傅,生产各种西式面包、蛋糕、饼干。开业一两年,福利面包厂改名“哈尔滨食品厂”,是杨冠林向年轻时作为学徒生活过的城市致敬。

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食品厂改为国有,之后获颁“中华老字号”,西点技艺则代代相传。

520表白日不知道送什么(520表白日要到了上海这块叫)(6)

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食品厂的蛋糕西点就很受市民欢迎。(照片来源:1984年2月4日解放日报)

对于“西番尼的名字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上海哈尔滨食品厂的老师傅给不出标准答案,但能肯定的是,这是一款几十年前就从欧洲传入上海的点心。

其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这是一款来自荷兰的蛋糕。“西番”说的是欧洲;“荷兰”的英语是“Netherland”,音译为“尼德兰”,简化成一个“尼”字,特指这种蛋糕。

也有人觉得,从西番尼的制作工艺看,比较像英国的传统蛋糕“Victoria sponge”;造型很像匈牙利的“Zserbó ”蛋糕;还有人猜,“西番尼”是不是“symphony(交响乐)”的谐音,是一款有深意的甜品。

520表白日不知道送什么(520表白日要到了上海这块叫)(7)

匈牙利Zserbó蛋糕(照片来源:匈牙利tesco)

从目前的市场供应看,西番尼的造型比较像近年来很流行的“歌剧院蛋糕”,层次鲜明。

但味道与歌剧院蛋糕不太一样——

歌剧院蛋糕以巧克力味、咖啡味为主;西番尼除了表层用巧克力,下面的浅褐色用的是咸里带甜、香滑浓郁的花生酱,以包含黄油的松软蛋糕做分层。

因为用了不少黄油和花生酱,西番尼的整体口感比较敦实,所以哈尔滨食品厂把蛋糕切得小小的,搭配咖啡或者红茶,刚刚好。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任翀

本文照片除标注外,均由作者摄。

来源:作者:任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