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纸竹工艺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1)

武隆纸竹工艺历史久远,分布面广,遍及全县26个乡镇。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丧事、寿诞、街头游乐、逢年过节的庆典礼仪中,都有式样众多、制作精致的纸竹工艺品。婚事剪喜字窗花;满十祝寿剪寿字,剪松鹤延龄,做宫灯挂在大门上,还做《八仙庆寿》木偶戏子,药发木偶焰火架等;丧事的纸竹工艺品种类繁多,最具特色。

  灵屋是丧葬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纸竹工艺品。其品类多达30多种。在总体形式上,有背匣房、烽火房、三滴水房、一面向三面转房、三面向四面转房、四面向房等;在制作结构上,有内搬外斗(柱头和篾块混斗)、满穿斗(柱头全部穿斗)等;在纸质裱糊上,有平纸糊盖草房、卷纸糊盖瓦房、搓筒瓦盖琉璃房等。其他纸竹工艺品也很丰富,主要有丧轿、金童玉女、金银宝山、士兵、车夫头、男马女轿、马夫、轿夫、幡、旗、伞、衣厢、高灯撞牌、孝龙、孝狮、土地、隔坛、铜蛇、铁狗、冥塔,还有灵官、鸟狱、牛头、马面、判官、小鬼、四值功曹、十仙女(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供养的供奉者等。

  这些纸竹工艺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如灵屋有对联24对,隔坛有对联12对,门楣隔坛有吊页35张、35字,还有宝塔诗3首,藏头诗5首,回文诗4首,破狱图案1张,游城图案1张,踩桥图案1张,佛教典故2则等。摆设阵容庞大,气势宏伟,给人们一种艺术陶冶。由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广泛传播,自愿学习传统纸竹制作工艺者越来越少,这门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抢救、保护工作急需进行。

武隆民间习俗之仡佬族风俗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2)

仡佬族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  武隆县境内也有仡佬族分布,有浩口苗族仡佬族乡,位于武隆县东南部,与贵州省相邻,芙蓉江于贵州省穿峡入境处,距县城61千米(武务路贯通后41千米)。东与彭水县大丫乡相连,西南与贵州道真县洛龙镇、忠信镇接壤,北与本县石桥乡相连。面积84.5平方千米,人口6498人。辖浩口、何家、三汇、接官、邹家、落心6个行政村,29个农业社。乡政府驻蓼垭。江口电站库区尾端在境内,景点有芙蓉江、朱子溪峡谷风光、红军渡、石墙、古木参天的一线天等。  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仡佬话,汉语已成仡佬人的交际工具。一部分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仡佬族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酒必不可少。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3)

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女或宴请宾客时还要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即按特点顺序共分三台,第一台称茶席,喝清茶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台称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种凉菜及酸、咸、辣腌菜和香肠、盐蛋等;第三台称正席,上饭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时,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4)

在婚嫁期间,亲友要把自家酿制的“爬坡”酒装坛,贴上红条,做为礼品,置于门外,内插长粽叶茎一根,男女客人可随意以茎为管吸吮。

食俗

  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

  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5)

肉类主要有猪肉、羊肉和牛肉、马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

  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煳;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6)

仡佬族善酿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谷等酿制而成,常用作礼品赠送亲友。

节庆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7)

  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粑粑。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人”。  

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都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彩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

武隆人文特色(妙笔升辉内容分享)(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