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朗读君
来源:朗读君(ID:langdu120)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sy_5387)
泰曼·约翰逊曾说: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
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说一千道一万,再多的教育理论、再高明的教育方法、再磨破嘴皮子的谆谆教诲,都抵不上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都说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来自下面这6种家庭,一起来看看吧。
尊重孩子的家庭
有个尊重孩子的父母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网友诗诗回答说:
“我觉得我很幸福,并不是因为物质上有多么的富足;
和许多同学相比,我们家算不上有钱,但是我很开心。
爸爸曾经说过: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情,他和妈妈都全力以赴的支持。
他们从没有在任何事情上逼过我,反而是尊重我的选择。
了解了许多人,不同家庭,不同的经历后,我才恍然大悟,我得到的多么珍贵。”
顾振飚说过: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并不是每对父母都把子女放在平等的角度,觉得子女的意见也值得参考。
章军曾说:以势压人,不如以情感人。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们拥有,自然而然的自信、敢想敢做的勇气,从不觉得缺乏安全感、归属感。
不太会被什么人,什么事伤害,影响自己心情。
爱一个人时候,不会计较着,不会计算着给予和付出。
不会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很会给自己找乐子,不需要等着别人给。
这些孩子身上能看到的优点,都是家庭和家人给他的底色。
而更多的,孩子会知道如何更好地去爱父母,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
很愿意成为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伴的保障。
热爱学习的家庭
3岁就能出口成章,5岁上台《诗词大会》,大学生都难啃下来的《将进酒》,他可以流畅地背诵全文。
这说的是被撒贝宁称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的小朋友王恒屹,他来自青岛的一个普通家庭。
不满一岁时,妈妈就经常念古诗词给他听,一边学说话,一边背古诗。
家人们也为王恒屹营造一个良好的热爱学习的家庭氛围,家长们也一直天天在学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还要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也就是自我学习。
父母如果一见书本就会头痛,孩子上学时也会步履沉重;
父母倘若整天沉溺于吃喝,孩子也会在课堂上,惦记着家里的糖块和水果。
看似纯粹简单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传承下来的价值观。
美国作家鲍德温曾说: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说一万遍“你应该这样做”,不如亲身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得到熏陶、有所体会,这样的亲子教育才是深入而有效的。
乐观积极的家庭
乐观积极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幸福指数高。
幸福是一种能力, 和我们可以量化的优秀无关。
表弟其实各方面都很优秀, 他的妈妈从小牺牲了很多逼他学习,拜名师, 学特长……
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做,只要他能专心学习。
最常说的话就是:
不争馒头争口气, 你看人家谁谁谁……
家长包办大学志愿、 包办出国留学、去哪个城市都包办。
这样的成长环境导致表弟对生活特别焦虑,时常会怀疑自己不配得到现在的生活。
总是没有安全感,不懂得享受却要拼命赚钱。
被美好的事物环绕,却不敢放下身心去拥抱这份美好,总是下意识的要找、挑剔一些负面的东西,其实是件很可怜的事。
他的生活错过了很多美好和感动,他欣赏不了艺术、音乐、画作,以及自然界的冬日暖阳,山花烂漫……
正如马丁.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所说:
“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的讲话方式。
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已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
因为享受幸福的能力,一旦丢失再找回来就难了。
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当孩子面对逆境时,他可以难过,可以失望,擦干眼泪,收拾情绪,渡过逆境。
房间整洁的家庭
在《我家那闺女》中,袁姗姗的房间上了热搜,不是因为豪华也不是因为大,而是因为乱......
化妆品堆满梳妆台,穿完的衣服直接堆在浴缸边,卷发棒旁边还放着一只袜子。
衣橱中,衣物杂乱地堆叠着,袁姗姗说,这已经是她整理了好几天的家。
网友特意调侃称呼她为“乱室佳人”。
明明住着大房子,却让人觉得有一阵难以形容的闷热感。
老人家总爱念叨:“财不入脏门”。
人生就像你的房间,一个整洁干净的房间,你的生活也会积极向上,幸福感也会爆膨。
邻居凯乐仿佛生活在“猪圈”里,房间杂乱无章,鞋子东一只西一只。
在他妈妈眼中,把家收拾干净,从来都不是必选项,脏乱差并不会影响活着。
家长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一个房间凌乱的家庭又怎么会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呢?
凯乐的学习也是毫无章法,没有规划,学习用品也要找半天。
一个脏乱的房间,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懒惰。
对风云变幻、真实而琐碎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勇气和勤奋去重新设计我们的美好生活。
从小事做起,收拾好房间,摆脱乱糟糟的生活、学习、事业,让孩子获得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
赏罚分明,不过度溺爱孩子的家庭季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今年5月,江苏宿迁的一孩子,高空泼墨,邻居晾的衣服、楼的外墙,都被黑色墨汁溅染。
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挨家挨户道歉,将邻居家被“祸害”的衣物全部拿回去家中清洗,洗不干净就买新的赔给邻居。
孩子父亲清理楼外墙的时候,孩子就一直在大太阳底下看着父亲的辛勤劳动。
“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让他认识到错误和事情的严重性。”
网友评论道:“为这样的父母点赞。”
父母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赏罚分明,比单纯的打骂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赏罚分明,并不会疏离你和孩子的关系。
父母可以给孩子各种各样的奖励,各种各样的惩罚,
但是事先一定要说清楚到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奖励,为什么要严厉。
孩子都很聪明,他们会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犯错了,并且也会希望父母的原谅。
人最害怕的是未知,最讨厌的也是未知。
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互相了解的过程。
越是清楚对方的底线在哪里,生活也就会越轻松。
有仪式感的家庭
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
与矫情无关,与物质基础无关,这是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重视,对自己的重视。
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生活需要仪式感,事实上,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家庭仪式,会让平平淡淡的生活有滋有味,会使家庭成员产生一种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有心理专家认为:
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质做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
餐桌上的一束鲜花、
开学前的新书包.
....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父母终其一生,或许没有博得名望,也没有积累太多的财富。
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家庭中一些好的经验、品质,甚至是爱。
只有爱才能培养孩子,被爱滋养的孩子,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作者:朗读君,来源:朗读君(ID:langdu120),每日分享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学习资料和家长教育心得。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sy_5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