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是临床的常见病,目前本病可通过物理疗法,针灸等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等的急性损伤,俗称闪腰,岔气。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或者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的人,常易患此病。
腰部急性扭伤,多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当,或用力过度,或搬运重物时,肌肉配合不协调,以及跌仆闪做,使腰部肌肉,韧带受到强烈的牵拉,扭转而致损伤。扭伤后立即出现典型的腰痛,疼痛一般较剧烈呈持续性,部位比较局限,患者多能准确指出疼痛的部位,伤重者完全不能活动,甚至不能翻身,起床,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曾经在书中看到国内只用一个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报道,用穴达到41个之多,今附录如下:腰部3穴(阿是穴,腰四夹脊穴,腰部正中穴),头项部7穴(人中,晴明,攒竹,百会,天柱,大椎,龈交异点),上肢部17穴(后溪,养老,中渚,内管,支沟,下廉,手三里,曲池,孔最,腰痛穴,上都穴,扭伤 Ⅱ穴,挫闪穴,扭伤穴,闪腰穴,腰宁穴,经验穴),下肢部10穴(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条口,附阳,太溪,承中穴,腰伤穴,行间太冲之间穴),耳针2穴区(腰区压痛点,外生殖器),腕踝针2穴区(双踝上5区,双踝上6区),有兴趣者可详观。
人中
人中是督脉上的穴位,主要治疗腰部脊柱正中在督脉循行线上的扭伤,对腰部其他部位的扭伤就不一定会有好的疗效了。对于这一点,某位大师还专门用统计学进行过处理,也认为人中治疗腰脊正中的扭伤,优于后溪和腰痛穴,论文在《中医杂志》1983年第9期。
针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两种进针方法,一是横穿人中沟,从人中的一侧进针,另一侧出针。二是朝鼻中隔方向斜刺,以病人眼中流泪为度。两种方法均可,进针时均应让患者配合腰部的活动。针刺人中较痛,站立位治疗时应注意掌握刺激量,避免晕针。
人中又名水沟,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
后溪
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对于腰部正中督脉线上的扭伤,也有佳效,尤其是惧怕针人中的病人,可用后溪穴代替。此外,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因为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相通,所以后溪对腰部一侧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的扭伤也有疗效。一般针一侧即可,如两侧都扭伤可针双侧。
-
龈交异点
在《新中医》1976年第5期看到某大师写的一片文章,说急性腰扭伤后约90-120分钟内,在龈交穴附近上唇系带上就会突然出现血肿或硬结,并名之曰龈交异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毫针刺并留10-15分钟,同时活动腰部,治疗腰扭伤74例,有效率98%。我对这一发现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治疗中也确实发现,只要腰部正中扭伤的病人有此异点,一般在上唇系带的中间处,比小米粒大一些,扭伤的次数越多,龈交异点就越大。即使腰部扭伤好了,刺交异点也不会消失,可作为判断腰部正中是否曾经扭伤过的一个证据。
龈交穴
-
手三里
为何会用到手三里,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有记载,“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此外,据《灵枢·筋经第十三》载:“手阳明之经·······挟脊。”所以手三里对于脊柱一侧相当于夹脊穴部位的腰扭伤效果最好,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针入痛止,活动正常。
手三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
腰痛1穴-5穴
腰痛穴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经外奇穴。一手两穴,我在《一针疗法》中发现,腰痛的病人并非这 两个学位都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点,有的病人是这一个明显,有的病人是那一个明显。
-
腰部正中的疼痛,最明显的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第五掌骨尺侧腰部对应区(后溪与腕骨之间,靠近腕骨穴处),称为腰1穴。主要治疗腰部正中及督脉的腰扭伤和各种腰痛:腰椎一侧相当于夹脊穴 处的疼痛,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第四五掌骨之间的腰部对应区,(原来的腰痛穴之一),我称为腰2穴,主要治疗腰椎旁相当于夹脊穴处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距离腰椎三指左右)附近的疼痛,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第三四掌骨之间的腰痛对应区,我称为腰3穴,主要治疗腰椎旁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距离腰椎一掌左右)附近的疼痛,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第二三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原来的腰痛穴之一),我称为腰4穴,主要治疗腰椎旁距离腰椎一巴掌左右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距离腰椎更远的疼痛(一巴掌之外),最明显的压痛点出现在第二掌骨侧腰穴,我称为腰5穴,主要治疗距离腰椎较远部位的扭伤和各种腰痛。
-
这五个腰痛穴是在书本中看到,大家可以在此讨论,也可尝试治疗。
在最后临近春节来临之际,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团圆。 - 本文中如有错别字请在评论中指出,谢谢。传播中医治疗之法,改善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