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庙碑》(二十四)用的是新笔,笔毫软软的,运笔过程中没什么小动作,这与帖的字(仅是本人的感觉和想法)有关外可能跟笔也有关系:

细的中性笔是不是写不出笔锋(这两天尽在纠结笔的问题)(1)

家庙碑(二十四)

而《家庙碑》(二十五)为了对比,是发文前临时用旧笔写的,《勤礼碑》(二十四)用的也是旧笔,是去年刚开始练字时从笔庄买的大号的纯羊毫大楷笔,和新笔比起来,笔毫明显硬朗多了,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兼毫?)临写时要写出这个感觉来,手头明显要有许多小动作,写出的字似乎也硬朗一些:

细的中性笔是不是写不出笔锋(这两天尽在纠结笔的问题)(2)

家庙碑(二十五)

细的中性笔是不是写不出笔锋(这两天尽在纠结笔的问题)(3)

勤礼碑(二十四)

看看《勤礼碑》(二十五》是用新笔写的,书写时显然省力多了,但总觉得字有点疲疲的不着力,看来要掌控软软的羊毫笔真需要化更多时间的。就听人说笔力不足的人用起软笔来会原形毕露:

细的中性笔是不是写不出笔锋(这两天尽在纠结笔的问题)(4)

下面写的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新笔还是旧笔写的呢?您猜:

细的中性笔是不是写不出笔锋(这两天尽在纠结笔的问题)(5)

坚持是一种态度,收获不只是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