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金(jīn) 戈(ɡē) 铁(tiě) 马(mǎ),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成语狼吞虎咽的故事简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成语狼吞虎咽的故事简短(成语金戈铁马的知识)

关于成语狼吞虎咽的故事简短

成语: 金(jīn) 戈(ɡē) 铁(tiě) 马(mǎ)

释义:意思是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出处: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识内容: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南宋权相、爱国大臣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岌岌可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好了,以上就是成语“金戈铁马”的知识,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收藏,以方便大家学习以往更多有趣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