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绵绵天际暗,自哀叹,愁绪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半生缘01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半生缘01版(半生缘一世情修订版)

半生缘01版

阴雨绵绵天际暗,自哀叹,愁绪乱。

春分已过,离心寄思念。

少时无邪偎膝伴,寸草情,身教范。

一把心血,常把子来恋。

如今阴阳两重见,唯振翼,托自勉。

-------词牌《江城子》

我早就想写一些文字,来纪念我的父亲。然而自父亲走后,寒梅冻雪,心灰意冷,每每强作笑颜,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在人的一生中,亲情中有三伦:父子情,兄弟情和夫妻情。夫妻情和父子情虽然是美好的,但常常伴有遗憾:夫妻情往往是有尾无头的,而父子情又往往是有头无尾的。有尾无头的情仅仅是一种缺失,而有头无尾的情则是一种抱憾,一种伤痛;有的是半生的缘,痛的是一世的情。

父亲于去年年初得病,尽管我们做子女的想尽一切办法求医寻药,尽管我们自己家也有良医为父亲悬壶去病,尽管我们做子女的尽心尽力的伺候,父亲还是于农历今年正月初二中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然而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当时的我心智恍惚,始终不相信父亲真的会走的,在我父亲走的前前后后的三个日夜里我始终没有合眼,我相信奇迹会出现,我期待奇迹会出现,我更祈求奇迹的出现;然而无情的事实是父亲真的走了,在他八十四岁的年头里安详地走了。

父亲走后,真的感觉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着老家曾经的院落,寒冷的初春的季节里树木已经凋零,地下角落里仍有稀疏的荒草。一砖一瓦、斯草斯木变得那么清晰,睹物思人,儿时的点点滴滴涌上我的心头。

我是家里的独苗,上面有四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父亲是一名教师,毕业于师范学校,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峥嵘岁月里,人们文化水平普遍很低,我很小的时候,家庭不富裕的父母便教育我读书的重要性,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尽管家庭拮据,父母还是将我送进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就读。谆谆之心,何以言表;拳拳之情,苍天可证!

父亲永远是和善的,我们兄弟姐妹虽多,但从小没挨过父母的打骂。没挨过打骂并不等于没挨过批评,如果我们做错了事,违反了原则,父母是不留情面的。良好的习惯就是从儿时养成的。如今年过五旬的我依然保持着勤读书的习惯,依然有着5.3的视力,这些点点滴滴都是父母正确教育的结果。

小时候家里没电灯,初中时候家里常常断电,我基本是在煤油灯和蜡烛下学习的。寒冷冬季的夜晚,当夜深人静熄了蜡烛准备休息的时候,我总是仰望窗外灿烂的星空,皎皎的月色,片片如绫,柔和的月光撒向了寒冷的大地。屋内不再寒冷,人生不再寒冷。我知道,是父母给了我这美好的月色,给了我这七彩的人生。

父亲用自己的知识浇筑了我做人的原则:与人为善,真心待人。工作几十年来,尽管换了好几个单位,我都是真诚地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年老的父亲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尽管年事已高,总是努力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直到去年他真的病倒了。

父亲走的前几天,头脑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家里的事情嘱托得有条不紊,亲情、友情、工作都做了一一交代。还特别和自己的孙子谈心,寄予厚望;对儿媳叮嘱党性原则。

时间是那么的飞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一生最大的伤痛。当年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供我读书,给我成家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却在我还没有完全尽到做儿子的应尽的孝心的时候,就这样安详的走了。过往的点点滴滴永远留在记忆里,凝结起来,铸就一座知识的丰碑,一座人生的灯塔。

父亲走了,安详地走了。纵使时间流逝,洗成绯红,也会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在这微笑的和蔼的旧影中,我不再沉沦下去。

半生缘,你给了我无尽的爱,一世情,永远怀念着你,我的父亲。风风雨雨,沿着你做人的轨迹,挺起腰身,让苍天知道,我不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