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消息传回蜀国朝廷上下大为震惊,其中梓潼县有一位白首老翁闻讯后嚎啕大哭:三年前,你将我贬为平民,迁到这穷乡僻壤,还对我说,如果我能痛改前非,将来还能让我起复回朝为官,如今你人都死了,其他人谁还能记起我?不久之后就悲愤发病去世了。此人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李严。

新三国李严说自己不比诸葛亮差(浅谈三国之李严)(1)

提起李严,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刘备白帝城托孤,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他可是刘备临终托孤重臣之一,在蜀国的地位与诸葛亮都可相提并论,如此一位地位显赫的人物,最后怎么落魄到如今地步?咱们就从头说起,看看这位朝廷重臣如何一步步堕落沉沦的。

新三国李严说自己不比诸葛亮差(浅谈三国之李严)(2)

李严年少时在荆州刘表手下任职郡治官吏,治理能力不凡,以才干著称,曾在荆州多个郡县主持工作;曹操进驻荆州后,估计李严看不上曹操,于是辞官不做,随即向西投奔益州刘璋;刘璋一看是他,知道这小子有本事,于是安排他成都县令,李严心说我刚到这就让我成都上任主持全面工作,那我可得好好干,让你看看。不久之后,刘备三分天下大计即将执行最重要的一步--抢地盘(占领益州),刘璋当然不乐意,心说我让你刘备来是抢张鲁的汉中,你可倒好,掉转头来抢我的地盘,但无奈自己手下能人不多,在多次失败后只能退守绵竹,同时派李严去绵竹主持工作防守刘备。刘备天生人缘好、人气旺,无形中的王霸之气竟然使李严率绵竹全城军民投降,这让刘备势力大增,最终占领成都,将益州抢到了自己手里,李严作为此事关键人物,被封为太守、将军,之后又自己带兵几次平定叛乱,官职更加显赫。

此时的李严仍然称得上忠君爱国、一心为民、兢兢业业,努力在刘备面前表现自己,殊不知自己心中自私狂妄的萌芽,在不久之后将彻底爆发。刘备为报结拜兄弟关、张之仇,头脑一热发兵征讨东吴,结果大败于猇亭,心情郁结自觉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有了白帝城托孤,委托诸葛亮以丞相之职治理国家大事,李严作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此时李严可以说作为托孤重臣,与诸葛亮并列,一内一外,风头无两。或许是因为刘备死后,李严感觉自己再怎么表现,心中的大佬也看不到了,失去了奋斗的欲望,导致他做出一件件荒唐的事情。

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人情,准备出兵北伐,让李严带兵镇守汉中,结果李严却想着合并五州,自己来做巴州刺史;又拿司马懿开府建衙说事,估计想着自己也要这么干,诸葛亮一看,这不行啊,没办法只好提拔李严儿子督军江州,以此来安抚李严;甚至给诸葛亮写信,劝诸葛亮进爵称王、受九锡(历来称王受九锡是臣子篡权的标志之一);诸葛亮兵出祁山,李严负责后方粮草,因连天大雨道路不同,致使粮草运输跟不上,于是李严派手下诈称东吴领兵来攻,诸葛亮急忙退兵,李严说粮草还多得很,怎么退兵了?又上报刘禅,说诸葛亮退兵是为了引诱曹魏进兵交战,将退兵责任推给诸葛亮,直到诸葛亮拿出往来书信,李严这才无言以对,上表谢罪,此事成为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诸葛亮只能罢免李严官职、爵位,贬为平民迁到梓潼郡,之后还对李严承诺,之前多次我不与他人商量,将你和你儿子委以重任,是期望你能谨记当初先主的恩情、竭力报效国家,今后如果你能明白我的苦心,痛改前非,我还可以起复用你,咱们还能同朝为官。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李严回归朝堂的希望彻底破灭,李严的一生也走到了终点。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诸葛亮如此惩罚李严,但在李严心中却毫无怨言,诸葛亮施政可见一斑。

新三国李严说自己不比诸葛亮差(浅谈三国之李严)(3)

最后,个人见解,欢迎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