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中称之为女娲氏,风姓,是上古传说中的大地之母,福佑社稷的正神,是与伏羲同一时代的人物。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先秦许多文献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说明女娲在整个上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尚书》 《史记》等所宣传的“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列在三皇之下。

传说女娲补天是在颛顼与共工大战之时,共工失败后怒触不周山,天地塌陷。女娲炼五色石,把天上的窟窿补住,才阻止了天水蔓延,确保了天地苍生。在后世的小说里,有很多关于这段神话的记载,但是神话中有明显的漏洞,一是女娲补天的时间不对,女娲和伏羲是同一时代的人,是“三皇”时期的人物,均为母系氏族首领; “天地塌陷”发生在颛顼、共工大战之后,是“五帝”时代的事情,时间明显对不上号;二是人物不对,女娲在民间传说中是造人的神明,综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应该是这个母系氏族在民族融合中繁衍生息,而后人敬仰纪念的结果。

女娲是人而不是神明,这就说明华夏民族对于自己的祖先怀有敬仰之情。这个时候不会出现大的战争,不会有怒触不周山的情况发生。

历史上出现的女娲(简说三皇五帝之上古时代重要人物女娲)(1)

女娲补天图

为了更好地说明女娲补天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女娲氏时期是陶器发明并被广泛使用的时代,陶器的发明源于房屋建造中的涂泥技术,首先被用来防止透风,后又逐渐发现涂泥还具有防火防漏等作用。

在大量使用葫芦的伏羲时期,先民们把这一技术应用到葫芦上,在葫芦底部涂泥防漏并用火烧制成器皿,以便烧煮食物,结果泥层被烧结成坚硬如石的陶质,而发明了陶器。先民们还发现,经过烧制的陶器完全不会漏水。屋顶漏雨时,先民们会想到用陶片盖住屋顶破损处,由此得到启发,烧制专门用来覆盖屋顶的陶片,以彻底解决屋顶漏雨的问题,从而发明了瓦。瓦坚硬如石,不同土质烧制的瓦颜色各有不同,所以称之为“五色石”。

屋顶漏雨是因为屋顶有缺陷,有裂缝,而浓云密布时,尤其是下雨时天色也是阴暗的,就像先民居住的简陋房屋的草顶,先民们可能由此认为,天上的雨水也是从云的缝隙中漏下的。因此,当阴雨连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时,先民会设想像用瓦覆盖屋顶那样,炼五色石以补破漏的苍天。这样的事业非人力所能及,只有神人才能做到,这个神人自然就是女娲,神话就这样诞生了。(参考自《淮南子》《风俗通义》等文献)

女娲补天,反映了上古华夏民族的勤劳勇敢、积极创新,这种创新精神,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那可是标准的神话,不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