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别人问起我们的年龄,我们统一都以“XX岁”来回答,虽然简单明了,但又显得太过直白。而古人在谈及年龄时,就显得含蓄许多。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人生各个重要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你知道古代人被问到年纪的时候,都是怎么回答的吗?

幼儿的代称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也就是刚出生的时候啦。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满月酒”、“百日宴”啦~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古代人问自己的年龄是怎么问的(古代人被问到年纪时)(1)

大概就是上图这样式儿的

牙牙:幼儿开始学说话的时期。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垂髫、总角:泛指儿童时期

垂髫指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古代人问自己的年龄是怎么问的(古代人被问到年纪时)(2)

小哪吒就是“总角”发型的典型代表

成年男女的代称

束发:男子十五。古男子到十五束发为鬓。

《大戴礼记使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

孔夫子也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笄是古代妇女束发用的簪子,束发贯之以笄,表示已经到成年。

《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年十五可插笄。到十五岁,就能戴首饰喽~

古代人问自己的年龄是怎么问的(古代人被问到年纪时)(3)

身着汉服的及笄女孩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冠礼”,代表男子成年,以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哦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人问自己的年龄是怎么问的(古代人被问到年纪时)(4)

正在行冠礼的男子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文选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爱自待年 金声夙振”。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怨女、旷夫——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据说那时候,适龄男女不结婚可是犯法的,就是不知道国家给不给分配对象……

古代人问自己的年龄是怎么问的(古代人被问到年纪时)(5)

中年的代称

克壮:正当壮年,指男子三十岁。

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不惑:指男子四十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老年的代称

艾:五十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

花甲:六十

干支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形成一循环,通称为“六十花甲子”,亦称花甲。可不是街边小吃店里卖的“锡纸花甲”哈~

古稀:七十岁

《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代人问自己的年龄是怎么问的(古代人被问到年纪时)(6)

耄耋:八九十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期颐: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朱熹释:“周匝之义。”(转过了一圈)“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谓当养而已。”即寿高百岁。

从幼儿新生,到百岁高寿,古人关于年龄的称谓都有了,大家所在的年龄段,在古汉语里是怎么说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