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逻辑总是惊人地相似,很难优点齐集。鱼与熊掌或可兼得,投资与居住俱佳的房子,实属难遇。这就像郭靖只是郭靖,杨过永远是杨过,无法将金庸小说里男主角的优点集于一人。房子亦如是。与其退而求其次,或者做取舍,还不如换个思路。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投资与居住一别两宽。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

居所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香港吸引我的是市井与繁华并存,文化与商业交融,山海与远方咫尺。显然中西区最符合选项。而半山扶梯两侧的中半山区域,是优中选优的居住所在。这片区域有很传统的原住民街市,也有各国超市餐厅。来自不同地域的居民,讲各色口音的英语和粤语,甚至普通话,完全没有违和。亲切的距离,简单的繁杂,是没有异乡感的香港。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2)

但理想居所并不一定是理想的不动产投资。这是一片唐楼与高龄老公寓集中的区域,相较蓬勃发展的新区,投资回报缺乏机会与机遇。偶有拆旧造新,大多都是单幢楼宇,限于可售面积,很难做到大型屋苑的完善公共配套。

也有众多可供长租的酒店公寓,比如IFC的四季汇。面积有1400多尺,相对宽大舒适。但对于我这样的中产来说,每月8万多港币两卧房的长期居住预算太高。而且不能自由装饰,缺乏家的感觉。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3)

而有众多可选品牌的服务公寓,既有大型屋苑的丰富活动,也有豪华酒店的设施与服务。更是可以灵活选择家具包风格,或者自购家私个性装饰。虽然绝大多数可供选择的两房都在600尺以内,但很多家居功能都公共化了。比如书房功能,聚会客厅与聚会厨房,节约了很多空间,不觉得拥挤。价格还能立省一半,一段时间住下来,感觉不能再好。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4)

隐私保护到位

在香港的同学、朋友家里一般都请了住家菲佣。我在其他国家和中国内地也是请了家庭工作人员的。居住面积宽敞时,彼此都有不同的出入通道与隐私空间,并不过分打扰。但在香港,如果不是家底特别殷实,很难保障居住面积大到互不干扰。毕竟不是血脉亲情,于我来说很难做到悲喜相通,朝夕相处。

服务式公寓可以很好解决这一尴尬。选择了每周两次打扫,可以提前约定与更改时间。打扫的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不会有陌生感。如果服务中间遇上休假,会留字条提前知会,并有客史档案给临时顶替的工作人员。因为挑的时间都是我外出或者到公共空间活动时,我与打扫大姐很少见面。但字条传递之下,并不觉陌生。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5)

我喜欢摆放鲜切花,偶尔会收到大姐送的她用矿泉水改瓶造的花瓶。或许是打扫时发现我偶尔做饭的成果欠佳,也会手写家常食谱给我。我亦会留言表达感谢。这样的彼此互相尊重,是有距离的舒适。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6)

矿泉水瓶的快乐

又比如偶有设备使用故障,报修给前台后,工程部也是非常礼貌通过住客系统以及短信留言,约定住客方便的时间。绝对不会轻易电话或上门打扰。这样的基础细微处,是香港的职业精神,专业有度,隐私有节。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7)

基础功能配套齐全

在没有习惯使用服务公寓之前,以往每到一个城市长住,都需要有同事提前几个月过去软装。以及开通网络、有线电视、水、电、燃气等。之后每月的缴费有些可设置银行自动扣款,有些只能同事通过网络远程缴纳。还有物业管理费、地税,经常会有变动,也很难设置成固定付款就不管不顾了。

比如我在曼哈顿的公寓,随着土地价值的上升,每年地税都会不同,一不留神就会欠费。又比如在长岛的别墅,是有铁门的24小时警卫社区。小区内的道路、会所等公共设施的维护费用都是由住户分摊,也会经常变动。

但服务式公寓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以上提及的种种基础费用,都包含在房租内。完全不用住客操心,更不用自己去申请开通,非常省心省事。以至于,在纽约也新买了服务公寓,下次回去就准备搬家了。房不在大,方便就好。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8)

去年暑假我和儿子居住在香港时,工作与学习的时区不同——除了当地时间,我工作是美国东部时间,伦敦时间以及清迈时间;而暑假期间儿子英国文学家教是瑞典时间,数学与物理家教是美国西部时间;他自己做志愿者教盲童心理学的曙光计划又是内蒙古的中学生课后时间。我们俩非常不协调。幸好公寓里有多个免费会议房间,我们可以做到互不干扰,工作学习与生活完全分开。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9)

暑假时儿子11年级,正值SAT冲刺时间,有大量练习题要打印,也需要长时间学习。公共区域的工作人员注意到这一点,晚班前总会特意补充打印机内的纸张。也会检查公共咖啡机内的咖啡是否充足,纸杯是否够用。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0)

公寓有很多附近优选的合作餐厅可以送餐到公共就餐与学习区域,24小时服务有折扣,很是贴心。这已经替代了我的部分职责了。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1)

优惠合作餐厅

香港疫情期间桑拿房和聚会房不开放,但泳池与健身房、底楼与屋顶花园大多数时间并不受影响。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2)

经常会有健身、瑜珈课程,也有泳池救生员值守。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3)

即便不出公寓楼,也不至于缺乏运动。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4)

我租住的是连锁品牌公寓,公共空间共享。有时去香港大学参加学术活动完毕,闲逛到坚尼地城的老街区品尝市井小吃。小吃虽味美,用餐空间却狭小不舒适。于是我会将小吃外加网红咖啡打包,到坚尼地城同品牌服务公寓的海景休息室宽敞从容用餐。吃完看会书或电视,还可以在全海景健身房煅练好,抵消下热量。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5)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6)

信息智能化恰到好处

租住的公寓有个可供手机下载的APP,功能很全,操作界面简单。不仅可以做为大堂、公区与连锁品牌公区的出入电子钥匙,更可以做为自己房间的钥匙。可以预设以及操作房间内的灯光、音响。住客也可在上面发布活动与交流,是个生活小社群。去合作餐厅与商户也是凭此折扣。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7)

我通过APP参加过公寓住客志愿者组织的夏日派对、中秋赏月、圣诞制作姜饼屋。以及在屋顶花园观看中国新年烟火、听新春露天演唱会活动。维港的璀璨烟火以及大馆的圣诞树燃灯仪式,也都是通过APP通知,住客志愿者组织,去屋顶花园观看并参与活动的。感谢志愿者住客的奉献,不仅增加了在香港的体验,也交到了新朋友。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8)

大馆圣诞点灯

有客人来访也是可以通过APP预设并发送邀请二维码的。客人使用电子凭证可自动扫描进入公共会客区域。访客抵达后,住客会收到APP提示以及前台的电话通知。这样就完全没有房间狭小招待客人的局促了。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19)

我住纽约时,三处居所,得带三处金属钥匙。一处没有24小时门卫,如果不从车库进,还得带一个单独的门禁电子感应器通过庭院回家;一处有24小时门卫,但也得有公共区域的电子门禁,不然健身房、图书室之类都使用不了;最后一处终于是24小时前台,也有礼宾拉门服务,公区也都有服务人员,不需要电子门禁。但金属钥匙依然是少不了的。并不习惯带钥匙,家人担心我会弄丢,给我每串钥匙上都写了“送还钥匙答谢100美元”的标牌。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20)

中国内地城市倒是没有这样的担心,特别是上海,已经高度电子化了。但是始终很难接受进小区及会所扫脸的操作,感觉太不自在了。香港服务公寓这个社区信息智能化系统刚刚好,方便又不至于感到被冒犯。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21)

性价比合理

因为我还不是香港永久居民,如果现阶段购房得交30%的额外印花税。购买同地段同品质600尺的一套小两居,按30万港币每尺来计算,需要2340万港币。如果按年回报率4%,就是是93.6万港币的资金成本。而租住600尺服务公寓两室一年的费用是56.4万港币。而且,如果自购公寓,还需要有物业费、地租、菲佣、水、电、燃汽、网络等等费用。并且,这么小的面积,应该也没有空间给菲佣了。

现在英镑汇率好,而且伦敦租金上涨趋势明显。我将这笔预算购买了伦敦市中心EC2区域的服务式公寓。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22)

旁边是亚马逊欧洲总部,毗邻金融城和科技城。选择了开发商提供4%包租服务。这样既便税后,依然可以覆盖香港服务公寓的房租,还有盈余。等拿到香港永居,有资格免除非永居印花税,再卖掉伦敦的公寓购买香港的,投资自住兼得。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23)

工作已经很辛苦了,不该再吃生活的苦。如果为了追求不动产的不动产权,选择自己不怎么喜欢的社区,居住不那么中意的房子;接受不太专业的服务,花费漫长的通勤时间,似乎很是有些委出自己呢。

我们需要结束工作后,有时间去听一朵花开,有精力为满月升起而感动。做能力所及的最好自己,过能力所及的最好生活。退一步海阔天空,舍与得总是相伴相生。

香港公寓和大陆公寓(我不在香港买房住进海景公寓)(24)

服务公寓让居所回归居住本身。是服务 公寓,可以容纳肉身,亦可滋养心灵。租来的房子,亦可承载美好时光。

(本文作者:Jeanne)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