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东坡今犹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故事(千年东坡今犹在)

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故事

千年东坡今犹在

——苏东坡在黄州的故事

涂普生

2022年6月8日,考察四川眉山三苏祠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教家风建设,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唐宋八大家独揽三席,三苏父子写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传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通才、全才。

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有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有出任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8个州太守的荣光,有贬谪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低谷登高。“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黄冈人尤其如此。

1080年至1084年,苏东坡在黄州居住、生活了5个年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个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黄州使一个郁闷愁懑,甚至在死亡线上彷徨的苏轼,完成了向一位自揣自解、荷锄东坡、逆袭登顶的苏东坡的嬗变,成为世界“千年英雄”。而苏东坡也使得黄冈的首府黄州,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个令人仰视和感动的文化圣地,成为苏东坡的精神和文化地标。

苏东坡在黄州短短的5个年头,写出了753篇(首)诗词歌赋文札作品;写出了豪放派开宗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写出了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帖》;写出了轻快恬淡的短游记《记承天寺夜游》;自号名震古今的“东坡居士”;创造了舌尖上的美味“东坡美食”等,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

短短的5个年头,苏东坡逆袭历史,不仅使其人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而且还实现了宋词由婉约派向豪放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楚辞汉赋向文赋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贬谪文化由消沉愤懑向植根黎庶、踔厉奋发向上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中原荤食由羊肉为主向羊肉猪肉并重的历史性转折。

苏东坡为我们遗留了许许多多的宝贵遗产,至今仍然释放着巨大光芒。最主要的有:文学艺术成就、为国为民之初心、遗爱精神之实践、改革创新的追求和硕果、逆境登顶的人生范式、家国情怀之胸襟、家风家教之圭臬、勤俭清廉之美德。还有苏东坡黄州拯救弃(溺)婴、与民众同心协力战胜瘟疫、研发济民救困的东坡美食、躬耕和问稼东坡等殊世之举等,并且融合而成苏东坡和东坡文化。其意义随着时空的跨越,愈来愈彰显出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千年东坡今犹在。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中,经典名言名句被引用最多的是苏东坡。内容涵盖为政、劝学、惠民、廉政、辩证、家教家风等方面。曾经在多个场合引用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民者,天下之本”“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等诗文名句,强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敬仰、汲取、借鉴,历久弥新的东坡文化在黄冈得以传承光大。黄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是苏东坡殊世功业的兴龙地。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和黄冈人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使之魅力弥彰,风釆弥靓。黄冈创建了东坡小学,让东坡文化在少年儿童心灵中植根发芽。黄冈举办了中国(黄冈)东坡文化国际论坛,助力东坡文化走向世界。黄冈联合中央电视台和省有关部门拍摄了六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让东坡文化在新时代再放异采。黄冈打造了占地5.03平方公里、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城中公园,不仅将改革发展红利回馈给人民,也让东坡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黄冈牵头,联手眉山、惠州、儋州和诸城,建立了东坡文化传承、弘扬联盟,定期轮办东坡文化节,开展东坡文化研究和交流,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今,黄冈秉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积极谋划建设东坡文化旅游区。市委书记张家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杰亲自挂帅,搞调研、查史料、作布局。建设东坡文化旅游区,既是为了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也是为了擦亮东坡文化品牌、引领发展文旅产业,更是为了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千年古城将脱胎换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东坡风骨,绵泽后世。跨越千年,东坡文化魅力不减、风采依然。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正确指引下,黄冈的东坡文化将以全新的时代风貌和时代内涵,展现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助力黄冈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力争上游,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奋勇争先!

【东坡故事】

躬耕东坡

谢伯齐 绘画

苏轼举家迁来黄州后,家大口阔,生活困难。苏轼的友人马正卿,主动到太守徐君猷那里,为苏东坡请得废弃军营的荒地50亩。因荒地在州治以东的坡岗上,所以名叫东坡。苏轼十分高兴,经常带领家人,到东坡这块荒地拣瓦砾,松泥土,整畦沟,挖水渠。

如此劳作, 日复一日,不免疲惫。一天,苏轼拄着锄头,看着手上的血泡,不禁潸然泪下。他心问口,口问心:“我是一个读书人,高中进士,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个农夫呢?”然后自己作答:“这有什么奇怪?读书人种地,成为农人,也可以说是一个识字的农人嘛。再说,种出了粮食,还可以解决家里人饥饿问题,有什么不好呢。”自安自慰,心里也就踏实了好多。因为躬耕在东坡,索性就自号“东坡居士”,以明其志其愿。

开垦和平整了东坡荒地后,苏东坡在黄州农夫的指导下,种上了小麦。第二年开春后,麦苗长势喜人,而且每天见长。苏东坡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把黄州农夫请到家喝茶,喜不自胜地告诉这位农夫说,我家东坡岗地上的麦子长势非常好,麦苗已经有尺把高了。这位农夫听之后,面露愁色,对苏东坡说,你家地里的麦苗是疯长,要赶快想办法。不然的话,到时候收不到麦子,只是一把麦草。随即,苏东坡和农夫一道来到东坡麦地里,察看麦苗生长情况。农夫连连说,这不行啊,要赶紧想办法呀。苏东坡急切地说,么办呢?请你快快告诉我。农夫说,你赶快到李羊倌家,请他把他家的牛羊赶到麦苗地里吃麦苗。苏东坡如此这般地做了,地里的麦苗像是剪了头发似的。布谷鸟开腔叫了不久,麦子熟了。苏东坡带着家人到东坡地里收割小麦,得到了好收成。苏东坡高兴之余,就写诗记下了这件事。这诗就叫《东坡八首》。

【东坡故事】

在黄州抗瘟疫

郑伯化 绘画

大约在公元1080至1081年间,因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寒湿严重,发生了流行性的瘟疫。一时间,许多人上吐下泻,而且人传人,时称瘟疫。

苏东坡有一位交情很深的乡友,名巢谷,字元修,行伍出身,亦通医道。正在这时,巢元修专程赶来黄州看望苏东坡。苏东坡知道巢元修有祖传秘方,叫圣散子。于是开口向巢元修讨要,用以抗疫。巢元修说,对这个秘方,巢家有规定,一律不准外传。若是你苏东坡要用这个秘方自煎自用,以防瘟疫的话,那我可以给你。但不得传给除你之外的任何人。你必须面对长江发誓。苏东坡说,可以。拿到秘方后,因为救人要紧,苏东坡顾不得向巢元修所发的“毒誓”。随即,苏东坡拿出家里的积蓄,按圣散子药方要求,购买药材,邀约几位有爱心善意的、懂点中药材的乡贤,联手办了一个药坊。凡是穷人来药坊买药,一律按圣散子秘方配伍,一律不收费。“所全活至不可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战胜了黄州疫情。后来,宋代名医庞安时还把圣散子收入他的《伤寒论》。

【东坡故事】

黄州东坡肉

谈笑 绘画

北宋时期,黄州僻陋,属下等州。黄州城内,城民百分之九十的是农夫、渔夫、樵夫。黄州人会养猪。所养的猪吃了睡、睡了吃,又大又肥。当时黄州有民谣:“黄州有三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细伢读书都说好。”

苏东坡谪居黄州,生活十分拮据。有一次,苏东坡在街市上闲逛,发现黄州养猪的多,而且猪都是肥滚滚的,猪肉十分便宜。他就买些猪肉回家,借鉴黄州老太婆焖炖鸡的做法,将猪肉洗净,放在焖罐子里,用炭灰火焖炖。然后,饿的时候,打一碗吃,既美味,又饱肚子。后来,要炖的分量大了,就改成用生铁铛子焖炖,味道也是鲜美异常。于是,苏东坡就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还把这种焖炖猪肉的制作方法,告诉了隔壁邻居和街市上的餐饮店,一时间,黄州家家户户都学着焖炖猪肉,并且,都管叫这种焖炖猪肉为“东坡肉。”这就是后来的黄州“东坡肉”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苏东坡把这些制作方法和技巧,传授给黄州的穷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黄州穷苦百姓食不果腹的问题。同时也改变了北宋时期重食羊肉,轻食甚至不食猪肉的饮食时尚。东坡美食文化流传至今。

【东坡遗爱】

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

《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1080年)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东坡八首·其五》(1081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1101年)

【东坡成语】

河东狮吼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沧海一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取之不尽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

水落石出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后赤壁赋》

(总策划:李初敏;策划:蔡志勇 叶大军 占焕军;统筹:何运林 梅卓慧 余平清;特约撰稿人:涂普生 谈祖应 王琳祥 史智鹏 郭杏芳 方星移;责任校对: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