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岸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毛主席的长子,他的母亲杨开慧是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而他自己也牺牲在了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

毛岸英牺牲后,妻子刘思齐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了一本日记本。

在这本日记中,总是不断出现一句话,也是毛岸英在无数个灯光下的夜晚,伏案写下的对自己的问询——“做毛主席的儿子,我合格吗?”

刘思齐拿着日记本去见毛主席,把毛岸英无数次写下的问题,交给了已经为革命事业失去数位亲人的老人。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

刘思齐

毛主席说:“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失去毛岸英,是毛主席一生的痛,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乃至中国人民的痛。

而在残酷的朝鲜战场上,与毛主席一样为党和国家,将孩子送上战场的领导人还有三位。

他们时刻将国家放在心上,他们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愿意让自己最珍爱的孩子冲锋陷阵。

另三位是谁?背后又有哪些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2)

毛主席和毛岸英

炮兵名将

1911年,颜伏出生在了今天的重庆市梁平县,因为家境比较优渥,早早就上了私塾。

1930年,四川发生了杨茂枪击学生一案,引发众怒的同时,学生们掀起了罢课的浪潮,颜伏参与其中。

也正是因此,他被军警逮捕,后在学校的保释下才被放了出来。

1931年,颜伏又考上了北京大学,在这里,他接受了党的思想灌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他成为了正式党员,此后在梁平与北平两地从事革命工作,也成为了当时党员基层干部中为数不多的高知识分子。

然而这样的知识分子,最终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3)

颜伏

1937年,颜伏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进行学习,同年毕业后,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

此后,颜伏屡建奇功,但到了1947年,颜伏的身体便出现了问题。

当时,他的肺结核病情十分严重,止不住的剧烈咳嗽让他连血都咳了出来,严重时甚至会昏迷过去。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肯离开前线,身体实在受不了了,也要坚持坐在担架上跟着行军、指挥。

总指挥部的首长见他如此,便直接下令强制让他回去养病。

而这一养,便到了三年后。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4)

1950年,颜伏终于回到了部队,此时他已经是炮兵第七师师长。

到了1951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爆发,颜伏义无反顾地带着他的炮兵上了前线。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炮兵大放异彩。

颜伏带领的炮兵第七师在诸多战役,尤其是在世界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做出了极大贡献,也谱写了中国炮兵史上的上一次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在朝鲜战场上,近六成的敌人是炮兵战士们消灭,他们抢占敌人坑道,击落敌机,成了朝鲜战场上最耀眼的队伍。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5)

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炮兵是我军的最主要攻势。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颜伏将自己的长子也带上了朝鲜战场。

1929年,颜伏的长子颜邦翼出生在重庆梁平老家,可在孩子出生后的漫长时光里,颜伏却没能陪伴儿子成长。

他先是外出留学,后又奔赴抗日战场,在小小的颜邦翼的记忆中,从未有过父亲的角色。

他一直都认为,自己从小都没有父亲。

颜伏家是地主家庭,家底殷实,颜伏离家后,孩子就交给了颜伏的母亲照顾抚养。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6)

但在颜邦翼九岁那年,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家境也随之一落千丈。

为了生活,颜邦翼只能寄养在自己的二叔家,帮着带孩子。

他并没能像他的父亲那样,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只来得及上完小学,就成了家中的劳动力。

1945年,颜邦翼从族亲那里得知了父亲还活着的消息,也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是中共党员。

当时他并不怎么清楚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他只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活着。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7)

于是,他整理行装,走出家门寻找父亲,可刚走到半路,就被四处抓壮丁充军的国民党军抓住,成了国民党兵。

在他跟着国民党部队前往贵州的路上,他收到了来自素未谋面父亲的第一封信。

信并没有多长,两页的内容里,颜伏反反复复地向儿子叮嘱,一定要好好学习。

父亲说的话,颜邦翼牢牢地记在了心上。

1950年,颜邦翼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成为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第二年,他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到了与敌人厮杀的战场。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8)

而此时的颜邦翼并不知道,他的父亲也正与他在同一片战场上战斗!

在战场上,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兵、一个文化专员。

他跟着队伍每天挖战壕、修工事、建房子、躲避敌人随时都可能从天上扔下的炸弹,除了这些,他还要争取每分每秒地写着关于战况的新闻稿。

在此期间,他收到了一封署名全是数字的奇怪信件。

这封信还是来自他的父亲,颜邦翼才知道,原来父亲离他如此之近。

在这一封信中,颜伏向他嘱托,一定能要服从命令,不要怕流血、也不要怕牺牲。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9)

晚年颜邦翼

颜邦翼把父亲的嘱托放在心里,严格要求自己,幸运的是,相比毛岸英的牺牲,他捡回一条命。

回国后不久,颜邦翼复员,此后他又与父亲见了一面,这一次,颜伏告诉他,要艰苦朴素、要不攀比、要节约。

颜邦翼的一生与父亲的交谈并不多,但父亲的每句话,都被他牢牢地记着,化做了实行。

复员后的颜邦翼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地方,成了基层防疫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之后,他在基层踏实工作了几十年直至退休。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0)

颜邦翼

颜邦翼的一生活的普普通通,但有两点他是不普通的:一是有一位开国将军的父亲;二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

开国中将田维扬

1927年,21岁的田维扬走上了革命道路。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人掀起了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浪潮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波涛汹涌;

也是在这一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危机四伏的时刻,田维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赤卫队,跟着红色旗帜的领导,打土豪、斗乡绅。

除了他之外,父亲还有他的几个亲兄弟,都拿起了红缨枪。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1)

田维扬

然而,党组织的境遇急转直下,共产党人被大肆迫害,在这场无比血腥的屠杀中,田维扬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几个兄弟也被抓进了牢房。

至此,田维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并不气馁,到不同的地方积极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他一路奔波到武汉,却不料武汉的党组织也早已被破坏,他找了一月多也没有任何党组织的消息。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行非但“无功”,并且自己身上已没有可以返回的盘缠了。

走投无路之下,田维扬进了国民党军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9年中共地下党员程子华带领一支国民党部队发动起义。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2)

程子华

田维扬马上找到程子华,带着自己手下的队伍也投靠了过去,他如愿以偿找到了党组织,更是光荣地穿上了红军的军装!

此后,他跟着红军东奔西走,长征路上、抗日战争中始终都有他的身影。

1948年,此时的田维扬已经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11师师长。

当时,他领导的队伍驻扎在辽西,辽西是个好地方,苹果长得尤其好。

田维扬要求部队严守纪律,绝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等到当地苹果成熟的时候,没有一个战士去摘过老百姓的一个苹果。这件事,令当地的百姓大为感动。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3)

图源网络

毛主席得知了消息,很重视,也非常的高兴,特意将田维扬的队伍提出进行单独表扬。

有了毛主席的肯定,田维扬革命起来更加有动力,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他也停不下里脚步,先是奔往广东剿匪,接着解放南鹏岛。

到了1950年,他又带着部队参加荆江分洪,一边安排指挥,一边和战士们一同站在泥水中参加劳动。

他对待党的工作始终无比忠诚、任劳任怨。

1952年的整党建党行动中,田维扬向党中央递交申请,请求将自己定为师级。

“我的能力弱,知识水平也不高,请将我定为正师级或副师级……”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4)

田维扬

最后党中央驳回了他的申请,表示其立场坚定、对党忠诚,评为正军级当之无愧。

田维扬不仅为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还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党的旗帜下,让他上了朝鲜战场。

等儿子田明升从战场回来时,田维扬看着他几乎要落泪——孩子整齐利索的去了,回来时却失去了一条右腿!

1977年,田维扬躺在病榻上,对着妻子与儿女做着最后的嘱托,他说,要努力为党工作、别给组织添麻烦……

跟着党组织快半个世纪的时光里,田维扬实现了最初永远跟着党走的承诺。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5)

田维扬(中)

“神炮手”将军

1907年1月,伴着滚滚的春雷,匡裕民降生在了江西万安。

他的到来,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添了负担,母亲看着怀里大孩子说:“这孩子,不响雷不出世,以后是个炮筒子。”

1926年,国民革命的春风刮过了整个中国,19九岁的匡裕民听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热血澎湃。

不久,他就和哥哥匡裕镜一同跟着党组织打土豪、分田地,但一年后,哥哥匡裕镜就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牺牲。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6)

匡裕民

匡裕民悲痛万分,处理好哥哥的后事后,他擦干了眼泪接着上路,从那一刻起,他的战斗,带着哥哥为革命奋斗的信念。

几天后,匡裕民带着自卫队用土炮向着敌人攻击,他所用的土炮是用一整棵松树做成,炮膛里装满了锋利无比的铁片。

土炮威力十足,匡裕民亲自架炮对着敌人一炮接着一炮,敌人被炮膛弹射出的铁片炸得哭爹喊娘。

事后,敌人跑去找医生将铁片取出,竟怎么也取不出来,匡裕民“炮筒子”的名声也从这里开始了。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7)

1930年,匡裕民正式加入了红军,领导将他安排到炮兵连,对他说:“裕民,一炮重千钧呐!”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中,匡裕民扛着他的迫击炮冲在前线。

在攻占敌人的一座山头时,由于敌人火力太猛,我军多次冲锋,猛攻不下。

这时,尽快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成了此次战役的重中之重。

指挥员让几个炮手轮番上阵,炮弹一发接着一发地打了出去,就是不见敌人的火力点被打下。

指挥员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关键时刻,匡裕民直接顶了炮手的位置。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8)

眼见对面的敌人愈发猖狂,匡裕民忍着怒气,调整心态,瞄准敌人的火力点就是一发。

接着,炮弹出膛后,分毫不差地落在了还在开火的敌人中间,轰得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摧毁大半。

这一炮,也让红军势如破竹打下了这座山头。

之后,大家都开始管“炮筒子”匡裕民叫“炮神”,连朱德都听说了他的事迹。

朱老总极为高兴,夸奖了匡裕民一番:“你小子的炮,真神!小心蒋介石找你算账呢!”

自此,匡裕民“神炮手”的称号在军中传开了。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9)

匡裕民操纵大炮成了红军中的一个传奇,此后许多次战役中,只要攻击受阻,司令彭德怀就会大喊:“叫匡裕民来!”

1950年的10月,彭德怀的司令指挥所里,匡裕民精神抖擞地见了彭老总。

彭德怀见了他爽朗大笑:“你小子,不减当年啊!要送大崽上朝鲜?上阵父子兵啊!”

匡裕民也笑得开心:“保家卫国,我们都要带头做!”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去,他回来了,儿子却永远地倒在了战场上。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20)

彭老总

消息传来时,匡裕民几近被噩耗击垮,他稳了稳身子,脱下了头顶的军帽说:“为祖国、为朝鲜人民牺牲,光荣!”

就像像毛岸英牺牲时,毛主席沉默了很久,然后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呢?”

匡裕民、田维扬、颜伏,他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同时,他们也是一位父亲。

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在他们的心中,国家与人民高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