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热追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片(一起聊聊银幕攀登者)(1)

图说:沙龙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伴着微微秋风,也伴着电影《攀登者》全球首映的开启,银星光影沙龙昨天举行了一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致敬上海电影人的主题活动,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先生之子郑大里先生、桑弧导演之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原上影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许朋乐三人齐聚沙龙,一起回眸新中国上海电影这道靓丽的文化景观,一起致敬电影的攀登者、筑梦人。

70年前的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上海电影在百废待兴中整装启程,开始向人民电影的高峰攀登。70年的攀登之路,是一部家、国、人的心灵史,是电影人不断以中国故事,点亮中国精神,烛照国人精神家园的创作史。

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的大堂,有三张巨幅海报,它们分别是1932年《奋斗》拍摄现场、1947年《一江春水向东流》和1958年《聂耳》摄制现场。这三张经过处理放大的黑白照片,部分地反映了郑君里的电影人身份,从演员到导演,又兼翻译家、理论家、电影史学者,可谓有着“十全武功”。这三张珍贵的工作照来自郑大里的珍藏,在得知酒店计划打造电影主题的时候,郑先生慷慨相助。昨天,郑大里来到现场,他深情地回忆起父亲始终热爱的电影事业和曾经的工作伙伴,尤其聊到多次与父亲合作的演员赵丹,聊起他的敬业和专注时,郑大里好几次红了眼眶。

影迷热追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片(一起聊聊银幕攀登者)(2)

随后,李亦中在沙龙现场分享了在早期制作电影时面对彩色电影这一技术高峰,桑弧导演和上影的前辈们克服过的诸多困难。如何去前苏联学技术,又如何用过期的德国彩色胶片摸索着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桑狐后来还创造了另一个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李亦中至今还骄傲地记得,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上海,为了父亲的这部电影,曾出现了通宵排队购票的火爆场面。

许朋乐也讲述了他与上影的缘分,尤其是几个他与谢晋导演共事时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引得现场掌声阵阵。不过他特地“安利”观众说,在酒店一楼的长廊一侧,“大师一人一年一廊”的首位电影人就选择了谢晋导演,“一系列丰富的实物、文献、图片浓缩了谢晋导演的一生,比我讲来要生动、有趣。”

另外,今天央视四套中国文艺周末版“向经典致敬——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专辑(上)于16点49分播出,除郑大里、李亦中、许朋乐三位外,台上台下更有牛犇、吕其明、杨在葆等上影演员,和贾樟柯、张国立、张译、徐帆等知名导演、演员,他们会共同讲述关于上海电影的故事。(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