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等。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篇送别友人之作。上片用“眼波”“眉峰”比喻浙东山水,表明行人去处是令人向往的山青水秀之地;下片点明送别是在暮春时节,写离别思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叮嘱友人“千万和春住”。此词写送别友人却不落惜别伤感的窠臼,而是通过描写别时的景物和离人的行踪,祝愿友人永葆青春,表现出两人之间深长的友情。全词构思新颖,比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写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阕写孤鸿见人,下阕写人见孤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3.《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3)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绝,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的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神韵。

4.《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宋)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4)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词人退居福建家乡游览山水时写的,该词表达了词人面对国事多难,自己却不能实现北伐中原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5.《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5)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描写了梅花的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6.《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6)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是南宋词人严蕊创作的一首词。词人在上片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全词笔墨轻灵,一气浑成,表现出词人的才气和个性。

7.《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宋)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7)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是南宋词人游次公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描写了男女离别的场景。上片写一对有情人刚刚重逢却又要分离的情景,下片写离别时女方的愁苦和行人对女方的相告。全词浅白直露,跌宕多姿,韵味无穷。

8.《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8)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是南宋词人刘克庄所写的一首词。这首小词写惜花而又不止于惜花,具有言外之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上片先写花的可爱。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最后一韵乃全词的核心所在,但词人也不直说,而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衬起,然后再说出花被“雨洗风吹了”的可悲现实。全词以寻常语入词,自然有致,含蓄深婉。巧妙的语词重复,反词作常规,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

9.《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9)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是明末清初词人夏完淳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独守空房的孤独,下片写凭栏泪眼望夫,表达了作者在转战奔走中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全诗借景抒情,意境悲怆,感情真挚。

10.《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诗词十首(写尽人间万千美景)(10)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反用陆游同调同题而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全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手法,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