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与电影:说不尽的网格本”直播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活动从文学走向电影,又从电影回归永恒的文学,在文学与电影中寻找人生的答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们应该如何挑选绘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们应该如何挑选绘本(你读过网格本吗)

我们应该如何挑选绘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与电影:说不尽的网格本”直播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活动从文学走向电影,又从电影回归永恒的文学,在文学与电影中寻找人生的答案。

2022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执教的第40个年头,也是她作为电影研究者、电影行业的参与者和亲历者的第40年。戴锦华认为,越优秀的文学作品越难改编出优秀的电影,“比如《老人与海》,不是说它伟大得不可改编,而是它的特征、它的所有成就和迷人之处,都在你的文字和想象之间相互左右,很难被视听化”。

戴锦华

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作为国内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的生活与创作可以说“无处不文学”。他说:“我的最近两部电影都有比较长的时间跨度、比较多的人物。怎么把那么长的时间结构起来,那么多的人穿插起来,某种程度上会受到过去那些大部头作品的影响……无论是乡愁还是复仇,高中时候的阅读开始回过头来影响我。”

贾樟柯

麦家是茅盾文学奖得主,他创作的小说曾位列世界图书馆中文图书收藏量第一。他说:“有些人内心需要文学,有些人内心不需要文字,不要去苛求每个人。但如果你想接触文学,从经典开始阅读——一定意义上说‘网格本’是经典的代名词,是一个捷径,一个比较保险的措施。”

麦家

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曾旅居法国12年,师从米兰·昆德拉研究小说,翻译了大量艺术史著作和法国现当代诗歌。他不仅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还是资深电影爱好者。对于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他认为:“电影与小说肯定有竞争,但最终两者可以互补。小说改编成电影后就像插上翅膀,进入一个新的想象空间。这个想象空间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度或者丰富程度,不亚于小说本身。”

董强

谈到经典文学被不断翻拍的原因,董强说:“塞万提斯自从创造了堂吉诃德这个形象以后,堂吉诃德作为虚构人就存在了,你再怎么改编,总脱不了这个原型。文学为什么能达到那么高的地位?因为它真正扎根于当时的时代,任何后来的改编都是用一种现代的东西在试图还原。”

“网格本”系列秉承“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者、一流的译本”的出版原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翻译、出版、介绍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大型丛书。因其朴素典雅的网格状封面,被读者冠以“网格本”的爱称。人文社重启“网格本”项目后,以“网罗经典、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版宗旨,新“网格本”系列共出版147种,172册,涉及20余个国家的百余位作家。

文学与电影,永远是让人兴味盎然的话题。从文学到电影,艺术的呈现日新月异,但它们对社会的再现与反思、对人性的体察与拷问是永恒不变的。说不尽的网格本,希望我们永远能够从那些经典作品中获得理解,找到归属,重拾对生活的热爱。(本文图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责任编辑: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