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方奔流文化(奔流文化大家潮神)(1)

黑陶

伏剑(二)

使者默然捧剑,并带来夫差意旨:“子以此死。”

看着这把名贵的属镂宝剑,我仰天长叹:“谗臣为乱,王反诛我!一腔铮言,无人愿听!今日,君王竟然不辨黑白而杀长者,嗟呼!”

拔剑之前,我告周围的人:“我死后,你们要在我的坟上,种植梓树,令其长大可做寿器,以便将来为死去的吴国举行国葬;我死后,你们要挖出我的眼睛,把它悬挂在吴城的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人是怎样在我的注视下攻入城中,消灭吴国。唉,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国危矣!”

夫差继位十一年后,公元前484年,饥渴的属镂之剑,割入我的脖子。

鲜血溅流。花白的须发上,花白的衣袍上,瞬间有斑斑鲜红。

吴国八月的惨白阳光,在我的眼里,慢慢黯淡、消失……

使者默然拭剑,装回剑匣。

永久的、不动声色的饥渴,是这把属镂之剑的本质。

历史如此奇异,在我死后十一年,同是这把属镂剑,竟然同样品尝了最后一代吴王夫差“自刭”时的鲜血;紧接着,它又迫切地饮到了越灭吴后,作为胜利者的越国大夫文种的脖间热血。

化神

“我死后,你们要挖出我的眼睛,把它悬挂在吴城的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人是怎样在我的注视下攻入城中,消灭吴国。”闻听使者来报,夫差恼羞成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鸱夷,即用马皮或牛皮做成的鸱鸟形袋子。他们将我盛入这样的袋中,有好心人将我从不离身的龙吟宝剑也偷偷塞在了我的身边。然后奉夫差之命,他们将这一沉重的“鸱夷革”,扔进了阖闾城(苏州城)外连通太湖的胥江。

甫一入水,那把钟离师父赠送、陪伴了我大半辈子的龙吟宝剑,随即化身为一条活泼泼的水玉色小龙,遨游追随于我左右。

我的精魂,在水中也恣意自由地游动起来,全身心涌起一股崭新的、从未领受过的畅达感觉。

崤山巨岩中我解救过的白龙,筑阖闾大城时不打不相识的青龙,竟然也在水中迎我:“伍君久违!江南之水,连湖通江达海,尤以钱塘为著,钱塘江潮号称天下第一,潮神之位正缺,此是缘分,也属天意!我们知你要来,故相约来此等候,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我的精魂之形,随意念而变。此刻,我也化为龙形,神剑小龙紧随我,与白龙、青龙一起,入水上天,存乎一心。

伐齐而存越,吴必亡于越人——我当年的谏言,谶言般准确。

黑压压的越国军队,团团围住了吴都。

越必入吴,我早已预知。然而一旦事实来临,想到于我有重恩的吴国,想到待我如兄弟的先王阖闾,心里大恸。

于是,我在城上显形: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

越军大惧,不敢再前行半步。

是日夜半,我又施展护国神力:天地间突然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沙,疾于弓弩。惊恐的越军败坏僵毙,无人能救。

勾践的两位重臣范蠡、文种同样大骇。他们“稽颡肉袒”——赤裸上身,以膝跪行,在吴都城外,向我叩拜。

确实,“越之伐吴,自是天也,吾安能止”?

黑压压的越甲,涌入了吴都东门。

公元前473年,彤云密布的欲降大雪的冬季,越将灭吴。

我听见了吴王夫差向越王勾践发出的可怜求和之声:“孤臣夫差,昔日曾在会稽得罪过君王,如今再不敢逆命。您如果要举玉趾而诛碾孤臣,我唯命是听;但如果可以,请君王您就赦免孤臣之罪吧。”

勾践听后,恻隐之心稍动,欲许之。

其重臣范蠡谏:“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越王还是怜悯吴王,想把夫差流放到茫茫东海中的甬东(今浙江舟山),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夫差辞谢:“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

我也听见了吴王夫差的后悔之声:“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

这位吴国的末代君王,以帕巾盖脸,用那把我用过的属镂之剑,自刭而亡。

而我的那位同乡伯嚭,越吞吴后,“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被勾践下令诛杀。确如古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如今,“伯嚭”一词,在中国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奸坏之人的代名词。

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兴越灭吴的范蠡、文种,与我虽是公敌,但我们彼此之间,存有一种没有道明的惺惺相惜之私谊。

勾践称霸之后,范蠡即悄然离开,退隐江湖,经商大成,被人尊为一代商圣。他自号“鸱夷子皮”——鸱夷是君之皮,以此,曲折表达对我的敬意。

范蠡从浪迹所在的齐国,给他的亲密兄弟兼战友文种写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颈长嘴尖),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种信服范蠡,展读信函,心生忧郁,渐疏朝事。

范蠡的预见非常正确。有人向越王勾践进谗:“文种装病,将要谋反。于是,越王将那把缴获的属镂宝剑赐予文种:“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文种被迫自杀。

同为冤死的忠臣,文种死后,哀哀念我。一年之后,我遂鼓动潮水,“漂去其尸”。从此以后,文种随我俱浮于江海。

宋代诗人苏轼赞我:“生为楚英,没为吴豪;烈气不泯,视此海涛。”

成为潮神之后,我每天白马素车驾虹霓,巡视江湖。所过之处,浪涛汹涌,著名的钱塘江潮由此而起,尤以我的人间忌辰农历八月十八为大。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目吴门死后忠。”后人祭我,是因为我的忠孝,也是因为我的复仇和报恩:有仇必复,复必成功;知恩图报,有恩必报。

他们给我这样的谥号:忠孝威惠显圣王。

汉代司马迁评析我:“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后人有《员公像赞》,这样总结我的一生:

白马江头气不平,

秋风怒卷夜涛声。

一身臣子兼忠孝,

两国兴亡系死生。

“公之精诚气焰足以感人者,赫赫在天地之间。”人世如此理解我,伍员夫复何求?!

相关链接:

【奔流文化·大家】潮神①

【奔流文化·大家】潮神②

【奔流文化·大家】潮神③

【奔流文化·大家】潮神④

【奔流文化·大家】 潮神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