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风韵漫游记(诗国漫游一一一)(1)

​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一一一陆机《文赋带着 诗是什么,它藏在哪里?这个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我背上行囊,准备去诗国漫游。出发前,我先去向一位智者请教。智者提醒我:“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又说:你要觅诗,要靠“神思”哦,要真正做到:“寂然凝虑”方能“思接千载”。我点点头,问他:可有路吗?他说:“有”。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屈原正在披发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到了一个陌生人在自言自语地说:“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看到王子安正在劝友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看到王湾正在送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看到李太白正在挥毫:“多歧路,今安在?长安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看到他仰天赞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看到他跟随谢灵运在登天姥山:“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不忽已暝”;看到王维正在山中一边弹琴一边吟哦“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看到杜甫正走在赴奉先县的路上斥责贫富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要“立登要路津”;看到了“车铃铃,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看到了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和王建的“未央墙西青早路,宫里斜里红妆墓”;看到了韩愈的“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看到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看到了高适的“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看到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看到了岑参的“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看到了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芳城”;看到了李商隐的“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宋人的路也很多:“山下兰芽短侵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山穷水尽疑无路,……”;“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明清和近现代诗人走的和描绘的路,更是说不完道不尽。你看“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这些路有长有短,有窄有宽,有疏有密,有实有虚,有上有下,有直有弯,有平有坎,……但都有形状啊!我似乎从前人走过的路、描绘的路里明白了什么,但又不十分清楚。只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诗歌有形啊!莫不是人类前行留下的一行行脚印,踩出的一条条道路?我问智者该怎么走进去呢?智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又问路在何方?他说:“路就在你的脚下!”我想了想,迈开脚步,踏上了寻觅诗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