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6月20日,又是一个周末。平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像往常一样派出13个送教组、48名老师,前往瓮江、浯口、虹桥、岑川等24个乡镇164名重度残疾儿童家中,进行“一对一”家庭教学。这些孩子,因患有脑瘫、癫痫、自闭症、精神障碍等多重残疾而不能到校就读。
“来,娟娟小朋友,老师来帮你按摩!”瓮江镇洪山村安置区内,李怡然老师正在用按摩球给14岁的特殊儿童娟娟做康复治疗。
娟娟患有脑瘫、癫痫等疾病,手脚活动都有困难。在享受老师按摩的过程中,目光中流露出丝丝惬意。
“娟娟妈妈,我们走后,用这个按摩球,就按照我刚才的方法给娟娟手、脚、背、胸做按摩,每天做3次,每次1小时。”临走前,李怡然老师不忘给娟娟的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
随后,记者随送教团队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来到浯口镇四丰村。
“浩浩,老师来同你玩个魔术,你猜对了,老师就把糖奖给你!”蓝秀清老师笑呵呵地说。
沉默不言的浩浩很配合蓝老师,目光注视着老师手中的杯子在桌子上变换,每猜对一次,蓝老师就奖他一颗糖。拿到糖后浩浩总是微微一笑。
然后,蓝老师拿出识字图片,通过图形的辨别,告诉浩浩怎样区分“男厕所”“女厕所”,“男洗手间”“女洗手间”。接着,指导浩浩书写“男”“女”两个字。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写得很认真。
浩浩今年13岁,属于智力三级残疾,有自闭症病情,两岁的时候妈妈就离婚出走了,浩浩爸爸患有精神疾病,长期在县城精神病医院治疗,靠跟着80多岁的奶奶生活,属于未脱贫户,家庭情况十分困难。
“娭毑,快过端午节嗒,这是我们学校为你家送来的节日礼物。” 毛掌珠老师提着食用油,赵灵芝老师拿着慰问金红包,递给浩浩奶奶。
“每次送教,老师都会自发地带些牛奶、糖果、笔、本子、玩具、尿不湿等送给孩子们。逢节日,学校还发放食物及慰问金。”李援军老师说。
“ 你们的送教时间和送教课程是怎么安排的呢?”记者好奇地问。
扶贫先扶智。特校校长程永清介绍,上课时间,老师们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只能利用周末、节假日等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上门送教服务,每月两次,每次教学时间为3课时120分钟。送教课程是送教老师根据学生障碍类别和家长需求量身定制的,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康复训练三大课程为主,对学生在运动、感知、语言、认识等各方面的缺陷进行康复与矫正,对有学习能力的送教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传授,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对送教对象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康复评估,并针对他们的残疾程度和心理、生理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实现精准送教、精准康复,脱贫攻坚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
送教路上,党徽闪亮。平江县特殊教育学校从2014年开展送教工作以来,周末送教成了特校老师们的常态化工作。路程远,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个别老师有晕车反应,在学校19名党员的带领下,老师们个个干劲十足,既教育孩子又指导家长,实现了重度残障孩子从“没学上”到足不出户“有学上”。切实保障了适龄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不经意间,在蓝秀清老师的工作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从学校到特殊儿童家里,这条送教路上留下了我们的汗水与艰辛,我们为能参与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奉献与收获并存,我们的付出能换来残疾儿童的点滴进步。那些程度严重的孩子,他们也许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看不懂我们在做什么,可他们脸上的笑容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爱,他们需要我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来的路上,记者陷入了沉思,车窗外忽然飘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徐亚平 毛拔群 彭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