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诗,有一个词叫做盛唐气象。
那么关于诗中的气象如何理解,自己创作的时候又如何体现呢?
叶嘉莹先生年轻时上顾随诗词课的笔记,出版了一本《顾随讲唐宋诗》。顾随先生解析沈佺期《独不见》时,特地分析了唐诗的气象。
一、唐诗的神韵与气象顾随先生认为:
唐诗之好处有两点:一,韵味(神韵);二,气象。韵味有远近,气象有大小。
他还提到,每一种文体最早出现的时候,例如汉朝的五言诗,唐朝的七言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都有气象阔大的表现。
从反面来说,例如晚唐的诗,字字雕琢而出,所以没有盛唐的气象。
于是,顾随举例了沈佺期的这首《独不见》,认为这首虽然作于初唐,但是“气象好,色彩、调子好”。
二、七律第一《独不见》
《独不见》是乐府古题,又名《古意》、《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因此这首诗在《唐三百》中归类于乐府诗。
但是这首诗也是早期最优秀的七言律诗,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是很常见的闺怨诗,写的是长安少妇,思念她十年不归的丈夫。姚鼐评价这首诗说:
“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明朝人(何景明)把这首诗评为唐朝七律第一:
宋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诗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二诗未易优劣。或以问予,予曰: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
三、唐诗气象
这首诗的气象,首先体现在颔联。
前一句写长安闺中:九月寒砧催木叶,后一句写边塞:十年征戍忆辽阳。一个“催”字写的是秋景萧飒。一个“忆”字说的是人间愁苦。
顾随评价这两句诗:
音节如此朗畅,气象如此阔大,以视后人。一写愁苦皆被愁苦压倒,真乃天地悬隔也。
颈联两句,也是长安与边塞的对比。只不过前一句写边塞:白狼河北音书断,后一句写长安:丹凤城南秋夜长。
顾随评价道:
又是一句塞外,一句闺中,开合之妙,真与三四句相同,而所谓气象与音节者,殆将过之。
音节,指选字发音响亮。气象,指时空的开阔,景物的宏大,并且有一种向上自信的精神力量。
从这首诗来看,虽然写的是思念之愁苦,但是也反映出因为将士的奉献,边关固若金汤。只是对于初唐勤于用兵,却不体恤将士提出了批评。
颔联与颈联需要对仗,顾随提到:
这四句中,寒砧对征戍,音书对秋夜,不工,而气象好。
律诗中的佳对,往往不是公对而是宽对。工对容易合掌,容易给人多余雕琢的感受,反而不如宽对,有开有合,时空范围大,气象更大。
四、气象的区别
唐诗气象好,反观宋诗,顾随举了两个例子,如陆游诗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又如陈与义诗句: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虽然也有开合,但是没有沈佺期的气象大。
我们读红楼梦,应该会注意林黛玉劝告香菱,不要学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这类诗句: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为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第四十八回
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没有唐诗的这两点好处:韵味(神韵)、气象。因此林黛玉支持香菱学习王维、李白、杜甫:
黛玉道:“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做了弟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香菱读到王维的《塞上》诗的时候,开始有了感悟: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香菱认为王维虚字用得好:直、圆。而这两个虚字,把边塞的壮观景象表现了出来。
对比陆游诗和王维诗,可见气象的区别。
结束语
景物的描写,当然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也有粗有细。古人作诗讲究开合,选择意象的时候,要注意相互搭配,一开一合。
诗人各有各的风格,景物也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也不必强求什么气象的大小。
描写一些名胜古迹的时候,气象大自然好,描写花石草木等景物的时候,细致一些更好。
@老街味道
杜鹃声里斜阳暮、斜阳树、斜阳曙?秦观这句诗用哪个字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