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的年兽到哪里去了(三娃家庭留深过大年)(1)

“响应国家号召,三年抱俩,五年抱三”——在深圳,有一些家庭率先踏出了“多生、优生”的步伐。他们也更早地兑现了儿女满堂的天伦之乐。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多娃”的乐趣和幸福就更加鲜明——孩童们的嬉闹声取代了喧嚣的爆竹声,这些多口之家拥有了别具一格的过年气息。

围绕“多娃”,他们将策办“家庭春晚”,让家庭成员们轮番表演节目;他们还可以浩浩荡荡地出动一支“家庭小分队”,通往拜年观景的新年现场。在这些三娃家长们看来,随着新年来临,平日里有些调皮的“神兽”们,都可以成为烘托新年喜庆的“气氛组组员”了。

生三娃前,留深过年是孤单的

在许多深圳“三娃”家长的记忆里,深圳过年的人气指数,和自己家“添丁”的速度几乎保持同步。“几年前,我们还没有‘三娃’的时候,深圳的年,过得是非常冷清的。”三娃妈妈Smile回忆,6年前的2016年春节,不少人都返乡过年了,平日里热闹喧嚣的街道半天都没有一辆车,超市、便利店都被拉上一道闸门。“其中有一年,我爸爸也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他抱怨道:怎么这里过年没有一点年味?”

过年时的年兽到哪里去了(三娃家庭留深过大年)(2)

Smile记得,数年前的春节假期,留深过年“觅食”都成了一个难题,全家人驱车在深圳空旷的路面晃荡着,半天都寻不着一家开门的食肆,买菜也买不到。家住南山的三娃妈妈Lisa也有同样的记忆。“2014年的大年二十九,路上几乎一辆车都没有,天瓦蓝瓦蓝的,连风都是甜的,就是人少。”

那深圳过年的人气是从什么时候起真正“旺”起来的呢?说起来也许是个巧合——转折点就在近两年,当这些妈妈们开始孕育多胎的时候,深圳过年的热闹指数就开始突然飙升了。

“从2018年开始,我就觉得越来越多人留在深圳过年了。年夜饭越来越不好订了。过年时分的商场、影院都经常要排队。”在Smile看来,深圳过年人气的提升,过年节目的丰富,兴许是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开始“扎根”这座城市的缘故。从她自身的经历看,这几年她收获了三个娃,居所也从城中村搬到了敞亮的新房,像她这样“开枝散叶”的同时也安居乐业的朋友伙伴比比皆是。

“我认为这种变化(深圳过年人气提升)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深圳安了家生了娃,在这里扎了根。”Lisa也有类似的感受。

“过年该回哪个家?哪个家人多就回哪个家。”当一户人家从“小两口”悄咪咪地升级成了“三娃家庭”,那么携家带口长途奔袭赶回老家就不再轻松,索性就地过个幸福团圆年就成了最优解。

生三娃后,深圳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

“人一多就有聚众效应,春节的氛围越来越浓,大家就越来越喜欢。”这几年,Smile成功地扭转了“回家过年”的方向——不再是她们一家舟车劳顿回到老家,而是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深圳看(外)孙子孙女。深圳初春的温暖气息,绿意盎然的景致,加上含饴弄孙的乐趣,“老人家在深圳过完年都不想走了。”

近几天,Smile已经开始规划春节假期的“节目清单”。户外部分,计划是大年初四带着一家人前往公园、绿道或观海长廊,“美美地拍个照,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搭帐篷露营,骑自行车打球,还可以挖沙子捉迷藏,而在户内部分,宅在家里同样有着丰富的乐子。“我购买了一套讲故事的设备,让全家的‘神兽’们合作讲故事、演光影剧……等孩子们睡着,大人的节目又开始了——中年家长们又可以组个K歌局、德州扑克局。”

家住罗湖的三娃妈妈Reeka正在酝酿一项“年夜饭diy计划”。“我一个多月前就开始计划、买材料了。平时没时间做饭,年底给孩子们露一手,免得她们觉得她们爸妈只会‘吃白食’。”

过年时的年兽到哪里去了(三娃家庭留深过大年)(3)

Reeka还接过重任,成为了“2022年年度家庭春晚”的“总导演”!“我们家计划开展一个春节晚会,每个人都出一个节目。姐姐拉大提琴,妹妹可以演相声,外婆在小区的老年大学学了中阮乐器,年底也要出个保留节目,奶奶可以跳舞弹钢琴,这样一台春晚就凑成了。既有仪式感,又能全家总动员!”

三娃家庭的日常:中二对话层出不穷

三娃家庭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神兽越多,欢乐越多”。Smile透露,过年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节目”是听几个娃娃互相斗嘴,欣赏他们溢满稚趣的“儿童相声”表演。

“家里的神兽越多,你就会发现相互之间的中二对话特别多,每一次都会爸爸妈妈整得一愣一愣的。”Smile说,“我们家的妹妹属鸡,姐姐属羊,每次吃鸡时,姐姐就会大叫,哇,妹妹,你的味道真是太棒了……妹妹就会很着急,对着我们大叫,妈妈,我要吃姐姐的肉,今天为什么没有羊肉?我要吃姐姐的肉。”

“别人家在小区玩扭扭车,都只能一个孩子扭一个,我们家可以开小火车。别人家在商场玩旋转木马,投币了还空两个位置,我们家能投币不浪费,三个位置全坐满。别人家的爸妈在家里都各自刷手机,我们家客厅永远人声鼎沸。下班刚回家,三个孩子扑上来抱妈妈。”快过年了,Reeka说起放假在家的“神兽”们,竟然有些“凡尔赛”。

看着孩子们“接力”同一个爱好,也是一种幸福。“报兴趣班的话,一个孩子报名,然后三个孩子都学了,等于省了两份钱”,Lisa说,最近给老大报了一个轮滑班,老大在家溜冰的时候,老二也想穿上溜冰鞋跃跃欲试,老三就在旁边对着空气一个劲比划……这也是一组温馨、诙谐的镜头。

过年时的年兽到哪里去了(三娃家庭留深过大年)(4)

记者手记:三娃家庭喻示着,深圳已经从奋斗之城”蜕变为扎根之地

这些年,留在深圳过年的家庭,为什么越来越多?春节期间的“空城效应”为什么越来越不明显了?肉眼可见的是,深圳过年的配套设施越来越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持续开展,饮食场所持续开放,不断增值着深圳的“年味”。而深圳适宜的气候、依山傍水的景致、高水平的环保环境绿化环境也为许多家庭留深过年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这说明,“以圳为家”的人越来越多,深圳已逐渐从许多人的“奋斗之城”蜕变成了“扎根之地”。什么是“扎根”?“扎根”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经济上的立足,也意味着生活、家庭、习俗与这座城市的密切连接,意味着城市归属感、“主人翁”感的进一步提升。“三娃家庭”便是这种“扎根”属性的有力佐证。

“三娃家庭”也是城市发展的红利蔓延到个体家庭的表现,是来深奋斗者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深圳是“造梦之都”,许多人的奋斗都取得了一定的回报。自身职业规划的进阶与发展,职位、收入、居住水平的上升,客观上也为哺育更多的子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他们的生育年龄正好也赶上了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的时机,“三娃”家庭自然水到渠成。

“三娃”的实惠也显而易见。从亲情伦理和文化习俗的角度而言,家庭成员越多的家庭能得到亲属们更多的倚重,包括“过年回老家,还是留在这”这种问题上得到更多的话语权。“三娃”家庭中,孩童的喧闹与顽皮固然带来了一些“烦恼”,但那都是“幸福的烦恼”。三娃之家也为深圳塑造了一份全新的城市生活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周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