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今天8月7日9时6分

将迎来“立秋”节气

夏尽秋来,金风渐至

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

立秋了你要不要贴秋膘(今日立秋你贴秋膘了吗)(1)

立秋

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末伏夏尽

凉风渐至

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立秋了你要不要贴秋膘(今日立秋你贴秋膘了吗)(2)

秋,禾谷熟也。

——《说文解字》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

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秋这天

不论白天多么酷热

夜晚的风已不同于暑天那般

从此以后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

送夏迎秋

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三候

在古人看来

立秋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立秋了你要不要贴秋膘(今日立秋你贴秋膘了吗)(3)

一候凉风至

由夏转秋的季节变化

最开始便体现在“风”上

“立秋”之后

早晚的风开始有了凉意

为身处伏天的我们

送来一种清爽

立秋了你要不要贴秋膘(今日立秋你贴秋膘了吗)(4)

二候白露生

“立秋”过后

薄雾笼罩的清晨

洒落下温和的日光

立秋了你要不要贴秋膘(今日立秋你贴秋膘了吗)(5)

三候寒蝉鸣

阵阵蝉鸣

挥别了夏日的烦躁

奏响了秋日的圆舞曲

立秋民俗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洗澡为防秋老虎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晒秋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立秋了你要不要贴秋膘(今日立秋你贴秋膘了吗)(6)

愿你所有的付出

都能在秋日里换来累累硕果

贴秋膘啦

你家今天打算吃什么?

你家乡还有哪些立秋习俗?

可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

来源 |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