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冗余知识(我们该如何处理知识冗余)(1)

我的日程总是被自己安排得非常满。仔细回想一下,这个状态大抵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每天几乎没有闲下来过。

先是一边上班一边考雅思准备港申。年初拿到IELTS成绩之后,又进入了自媒体行业,陆续加入了微信公众号、简书、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在简书,认识了向右奔跑老师和罗罗攀等小伙伴,开始学习python语言做爬虫分析。

一开始,我发现,尽管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很多时候依然弥补不了心中的不安。

在这个信息量呈现指数增长的时代,我和很多人一样,内心会有一种随时要被时代抛弃的焦虑感。比起因循守旧、原地踏步的人来说,我更愿意通过迫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来缓解内心的焦灼。

慢慢地,我不仅担心被时代抛弃,还开始担心,我把时间花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上,担心什么都去学反而什么都学不好。

冗余,听起来好像是个贬义词,是多余的意思。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在传播学理论中,冗余信息,并非是些不必要的、多余的内容,在很多情况下,冗余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整个信息更完整,更适于传播。

而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知识冗余,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通过知识数量、知识结构、知识专业性和知识相关性四个维度,去合理保留知识冗余,并加以运用,便可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那么,知识冗余这个概念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指的是,与我们专业或者核心工作不相关的知识或信息。

既然,知识冗余是好的东西,我们要怎么处理它,才能让它价值最大化呢?

什么叫冗余知识(我们该如何处理知识冗余)(2)

就拿我自己的心态转变举例子,我想从一个时间理论开始谈起。

核心专业领域遵循一万小时理论

过去,我信奉1万小时理论。当然,现在我还是相信的。但是1万小时理论说的是我们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专注的去钻研1万个小时,才可以成为该领域里面的1%。

然而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在每一个行业里面都成为金字塔最上面的那个1%的塔尖。其实,我们在社会上工作或者是与人沟通交流,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某一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储备。

这就意味着,除了一到两个专业领域外,在非专业领域,我们不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信息,只需要一点,就够用了。

怎么去定义这个“一点”呢?

多个非专业领域遵循100小时理论

有个朋友向我灌输了一个100小时理论,听完后我深以为然。即,我们在很多领域,只要专注的学习100个小时,就能超过这个领域里面90%的人。而这足以让你在涉及非专业领域时独领风骚。

当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向我们不断涌来的知识信息时,不要过于给自己施加压力。不要总觉得这个东西很难,我要花很多的时间、投入很多的精力才有可能掌握它、运用它。

我的建议是花一些时间学习你喜欢的东西。我想,在你喜欢的领域里,坚持100个小时,应该不是难事。

而这100个小时的学习,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长尾效应。也就是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个知识,但当你需要它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做好准备了。

好奇心有时会害死猫,但有时候也可以成就猫。而我已经开始受益于100小时理论了。

有时我在工作中会用到自己新书的素材,有时python的学习会给我工作中用C语言写代码时、带来一些编程思维上的灵感。更多时候,我觉得,知识冗余让我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吸收能力。

这个时代,不仅需要专才,也需要全才。因此我们会有全栈工程师这个工作,在自媒体里面,我们也有全栈运营这个概念。

换一个思路,也许你不需要爬到金字塔塔尖成为那1%,只要你在多个领域里超过了那里面90%的人,也许你就会成为N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