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曾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描述的是三国时期,蜀国谋士诸葛亮为了报答君王刘备的知遇之恩,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而他生前筹谋最大最久的北伐,希望能够灭了曹魏,匡扶汉室,统一中原。共进行了5次北伐战争,表面上看第一次最接近成功,实则损失最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能成功吗(第一次看似最接近成功)(1)

三国之中,曹操占据中原,资源最为丰富,兵强马壮;孙吴割据江东一带,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刘汉则盘踞在川蜀一带,山石林立,物资匮乏,很难发展起来,若是魏国发展起来,等待他们的只有灭国一条路。于是诸葛亮打算先下手为强,主动攻击,但他清楚地知道两国实力的悬殊,并没有贸然动手,而是蛰伏等待时机。

公元228年,诸葛亮觉得时机到了,因为他之前已经收服了南蛮各族,解决蜀汉讨伐曹魏后方起火的忧患;前两年,曹魏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攻打孙吴,实力有所损失;而蜀汉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有了一定的粮草储备,军队经过操练,实力也更上一层楼,此时攻打魏国,可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以有意攻无意,增加胜算。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能成功吗(第一次看似最接近成功)(2)

第一次北伐前半程,确实如诸葛亮所料,魏国没有准备,蜀国军队一路打过去势如破竹,相继拿下陇西三郡,眼看胜利在望,却因马谡狂妄自大,失守街亭,导致蜀军损失大量人马,后路也被堵,不得已诸葛亮只能放弃北伐计划。

表面上看这次战争,蜀国也没什么损失,即便战败国土也没丢,只不过试讲陇西三郡物归原主。但是出兵打仗,军饷、军粮、武器、战马哪一项不是大支出,还有兵力折损,最后什么好处都没得到,之前那些就算白白浪费了。蜀国本就不富裕,这下更是贫穷。

再有就是战争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带兵打仗的将领,而诸葛亮在北伐中就损失了11位,这一点在他的《后出师表》中有提到:“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能成功吗(第一次看似最接近成功)(3)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虽然诸葛亮的文中只提到了8位,但期间他还斩杀了马谡、张休与李盛,加起来就有11位将领。要知道,士兵千千万,但良将难得,到了最后蜀国竟无可领兵之将,最终被魏国收服。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可不就是损失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