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来自作家@格十三,她分享了身边真实发生的中产家庭「跨省」给孩子上补习课的事情,令我大为震撼。

所以也分享给大家,重点不是学费,大家看下去。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

我一好朋友的女儿是学长笛的,师从上海音乐学院一位长笛老师。每周她会带女儿去老师家里上一次课,每节课45分钟,学费是2000元一次。

这个费用我觉得挺正常的。

我儿子的大提琴也学了好多年,老师也是首席演奏家级别。其实越是小众的乐器,收费越高,而且学费会随着演奏水平的提升而提升。整体来看,2000元不算高,还要看大师肯不肯收。

元旦时我和这个朋友吃了顿饭,她平时极其平淡一人,那顿饭她极不平静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前不久她带着她女儿去上长笛课,快下课时,下一堂课的小朋友来了。我朋友看那孩子没有家长陪同,就跟她聊聊天,她问:「你上几年级了?」

孩子说:「五年级。」

朋友又问:「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啊?」

孩子说:「在青岛。」

我朋友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哪个青岛?」

孩子说:「山东青岛。」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2)

一句「山东青岛」把我朋友惊呆。

一个人从青岛来上海学长笛,这是什么神仙小孩!

朋友说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像是见到了什么国宝一样,极度好奇,想了解更多。

也是,大家都是当妈的人,眼前来了一个超出我们普通思维框架的孩子,肯定都会特别关注一点。

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每周六独自一人从青岛坐飞机到上海虹桥,然后打车到老师家上45分钟的课,下课后打车回到虹桥,坐飞机回青岛……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甚至打开了手机上的计算器,并搜索了一下淡季的周六往返青岛与上海的航班价格。

一次往返机票价格大约1900元,加上课时学费,也算它2000吧,那就是390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总共用于学长笛的成本就是19万+,去掉一些节假日或可变因素,就算18万吧,还不包括保险、打车以及路上的其它开销,更没算上参加各种赛事、活动、演出的成本支出。

这娃一年光花在学长笛上的开销,就将近20万了。

可能对于一些家庭来说钱不是问题,但每上一次课就要让孩子单独飞越8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什么毅力,家长这是有多么厉害的求学牛逼症啊。

我听了也大为震撼,心里是由衷地佩服。

本以为这种跨省求学是极少数的个例,随后我在一些微信群里做了小调查,问大家身边有没有这种跨省市上课补习的案例。

看到结果后我更是大为震撼!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3)

截图一部分给大家看下。

每周从武汉去长沙上舞蹈课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4)

每周从山西去天津上吉他课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5)

每周从海口到广州上琵琶课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6)

每周从河北某五线小城市去石家庄学芭蕾舞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7)

每周从杭州到上海学尤克里里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8)

每周从安庆到合肥转车再坐高铁到武汉音乐学院上课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9)

每周从哈尔滨到北京学扬琴和表演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0)

每周乘卧铺往返北京学小提琴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1)

每周从大连飞哈尔滨跟俄罗斯老师学钢琴的: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2)

还有一个朋友讲了他老家的故事:

华容县,湖南岳阳的一个小县城,以前从华容到岳阳要先坐3小时汽车,然后等几小时轮渡过洞庭湖,到达岳阳火车站。

如果天气不好,轮渡停运,人们就要在客车上过夜。

在没有高铁之前,岳阳到武汉要坐6小时火车,当时很多华容县的家长每周陪孩子去武汉音乐学院上1小时的课。

现在交通情况应该大大改善了,但这种想想就累的「跋山涉水式学艺」,换成我怕是坚持不了几次。

看完这些真实故事,我实在说不出话了。

真的,能做的也只剩无言以对了。

我的这种震撼里五味杂陈,首先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其次是对「近在咫尺的资源不珍惜」的懊恼,然后是感叹自己「没能像别人家的家长一样努力」。

其实比起以上带娃跨省市去上课,另一类跨省操作就相对省力一点,但开销更大,比如「把老师请过来上课」。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3)

据说中国的各大美院是有派系之别,你未来想要考哪个美院,就最好从一开始拜对师门,跟对人。

所以这种斥巨资请老师来上课的肯定是铁了心想把孩子送进清美的了。

我们都知道学画画本来就是烧钱的事,老师的收费本身就不低,专业美院老师的门槛就更高了,能打动一个清美的老师坐高铁跨三个省去教一个学生,大家可以打开你们想象力的大门,尽情地畅想一下家长付出的代价。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4)

新中产家庭,差的是钱吗?

不,他们差的是资源。

哪里有资源他们就往哪里凑,实在凑不过去,可以想办法让资源主动凑过来。

不光是艺术类培训补习,就连学科类也会出现这种夸张又感人的双向奔赴——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5)

在宁波上海的半路上汇合,钻进保姆车补习……这画面,007都不敢这么拍。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6)

终于提到了双减。双减之前,攒班请名师跨省市开课补习可能司空见惯,双减之后,怕是名师只能辛苦点,跨省市一对一,补完一个再换一个。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7)

不知什么神仙奥数老师3000元一节课,但你永远可以相信奥数这个东西,它只有更贵,没有最贵。而且不管多贵,都会一课难求。

所以现在好多全面优秀的小孩,有才也就算了,浑身上下还闪耀着财富的光芒。

我的一个在北京的朋友,以前每周飞一次上海来上MBA课。

他说上课两小时,剩下的都是茶歇时间,和一众高端人士品茗吹水,结识朋友,扩充人脉。

所以他总结道:跨省学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层次的彰显。

我现在就挺想把我的这些截图发给他看看,「身份象征和层次彰显」的次元壁已经被打破了,跨省学习早已是众多中产家庭给孩子玩剩下的东西……

更为震撼的是,我找到了一位每周一次陪孩子从无锡自驾到上海学萨克斯的妈妈(寒暑假还会次数翻倍)。

我问她:「你当时决定让孩子来上海学萨克斯,是怎么考虑的?」

她可能觉得这个问题不值得成为一个问题,淡淡笑着说了一句:「也没多想啊,好的老师在哪,我们就去哪。」

我问:「有没有考虑过投入和产出比?」

她说:「这个我们不需要计算的,学总要学的,要学就学最好的,成本大点也是值得的,我们不怕学不起,只怕学不到。」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8)

听到她这句话,我承认我的格局实在是小了。

但我没忍住,又问了一句:「无锡没有好的萨克斯老师吗?」

对方连想都没想,反问我:「你选上海的老师还是无锡的老师?你选哪个,我也会选哪个。」

这话确实问到我哑口无言。

作为家长,谁不想在有可能的前提下给孩子铺垫最好的资源?人家能通过付出更多的成本的精力去选更好的,我们实在是不应该替人瞎操心,担心他们是不是太累,会不会太烦。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19)

生活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平时被人说「大城市孩子资源好,更轻松」,我们颇有不服,因为大城市孩子整体竞争水平更高更激烈。

但现在我不得不承认,不论竞争环境如何,也不管学业压力多大,至少我们的孩子可以少一些奔波之苦,我们家长也能更方便地获取到又近又好的资源。

高考一对一线下辅导哪里找(新中产跨省补习)(20)

每个地方的家长,真的都在拼啊。

中小城市的新中产家庭,意识到教育投资的重要,举家为孩子投入,而大城市的新中产家庭闲着了吗?也没有。

我听说北京一个孩子,为了学好芭蕾,每年寒暑假都住到俄罗斯去。

这个孩子不光学芭蕾舞,还学很多别的,比如英文写作和文学史,请的老师是剑桥教授,每周上一次网课……除此之外她学的科目还有油画、戏剧、合唱、击剑,简言之:就是按照藤校社团分类安排的学习项目。

其实每一个为育儿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故事,归根到底都还是圈子的故事。

有的是为守住圈子,有的是为突破圈子。

我们分析了一遍,发现这类家长,大多要么是某行业的翘楚,有钱有权或有闲,家里可能还有矿,他们必须让孩子能在那个圈子里hold住,下一代基本也锁定在了他们认可的圈子之内,不至于太跑偏。

而在教育下一代这件事上,最容易的好像就是「花钱」了。

能轻松地花钱就解决的育儿瓶颈,都不算瓶颈;

真正的瓶颈,也是新中产们最害怕的瓶颈,在于自己或下一代接触不到更高层级的资源。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人在坚持着如此硬核的育儿投资方式,对他们来说这一定是值得的。

让我信了那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比你努力。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格十三(ID:GSSW13)。作者: 十三姐,高人气豹纹体质作者,集亲子/情感/生活画像于一体的城市女性代言人。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