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如果再坚持一年多,20岁的李一峰就将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

但就在学业将成之时,他选择了退学,回到了老家云南临沧。

重新历经了200多个日夜的学习后,2018年6月,21岁的李一峰在人生第二次高考中,考出了712分、云南省理科第8的好成绩。

他拒绝了清华和北大发出的邀请,选择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次月,他收到了川大的录取通知书。

大三退学后还能重新入学吗(大三退学再战高考)(1)

“不喜欢那个专业,忍受够了”

3年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李一峰才知道中科大原来在安徽合肥,而非北京。志愿是随手填的,“之前听说过中科大,觉得还不错”。生物学专业被他列为第一专业志愿,另填了包括环境科学在内的几个专业兜底。

2015年,云南理科重本线为500分,李一峰考了648分。这个分数让他与向往的生物学专业失之交臂,被第二志愿环境科学录取。他对环境科学并不了解,没多大兴趣,但也不讨厌。

尽管心里有些失落,他也没打算复读,毕竟,“中科大算很不错的学校了”。况且,他与当时自认为很喜欢的生物学专业也并非再无可能。

在入学之前,李一峰通过新生群得知,中科大允许学生转专业,尽管对学习绩点要求严苛,但李一峰太有信心了。考试这件事,什么时候都难不倒他。

但事情的发展,偏离了他预期的轨迹。在准备转专业期间,李一峰他渐渐发现,实际中的生物学与自己想象的有所出入。

“生物学需要的是研究型人才”,但李一峰觉得自己更适合操作性强的技术类专业。而且,念生物学基本意味着要延迟工作,他打算本科毕业后就工作。

奋斗目标就此失焦,他的大学生活开始以放纵的姿态快速下沉:逃课、通宵玩游戏、两天看完一部四十集的电视剧……“前后确实好像两个人”,回忆起李一峰,中科大的同学们一再叹气。

大一下期,整个专业去北戴河实习,返校后要求写报告,他一直拖到最后期限,才在网上东摘西抄,蒙混过关。

他想起高考填志愿时,父亲特别叮嘱他:要慎重啊,好好选一个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个善良而笼统的叮嘱,李一峰不知所措。

此前的18年里,村小,乡中学,县高中,老师们教他的,是函数周期、连词从句、圆周运动;忙于活计的父母劳碌一天之后,对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跳出农门”。

逐日逐年,这八个字深深扎进他的心里,他也确实没让父母朴素的心愿落空,考取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即便照他三年前的分数,他几乎也可以任意选择全中国80%以上的学校和专业。

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志愿填报指南上密密麻麻的那些陌生学校和专业,于他而言,就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岔路。来不及多想,也不知道该如何细想,他只能凭直觉盲选落子。

遗憾的是,他没能一矢中的。

“这个也可以做,那个也在做,但都无法称之为爱好,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李一峰讪笑着垂下头,为自己没能给出答案而抱歉。

退学复读,再战高考

不喜欢环境科学,也不再喜欢生物学,彻底失去方向后,李一峰在中科大的学习状态每况愈下。在累积挂科学分达到10分后,他触及黄线,学校发出了退学警告。对于从小品学兼优的他,这是绝无仅有的。

2016年6月的一个傍晚,李一峰拨通了父亲李伟的电话。“我想退学。”李一峰终于鼓足了勇气。正在开车的李伟宛如当头被敲了一棍,脑袋发空,他无法理解,儿子为何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在父亲看来,喜不喜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稳妥握在手里的东西。“念了那么多年书,好不容易考出去,退学干什么?再说,村里人要是知道了,多丢人。”

父亲说的确实也没错。除了李一峰,班里也有其他同学表达过对环境科学的无感。“环境科学也不是他们的第一志愿。但他们都适应得很好。”他把头埋下去,“可我就是不喜欢,就是适应不了。”

“再试试吧”,父亲艰难挤出几个字,“都考出去了,能不回来就别回来”。

大一暑假回家,李一峰帮忙割草、喂鸡、采茶……一切如常,父子彼此都很默契地绕过了退学这个话题。

但李一峰内心的想法,就像晃动的钟摆,用多大的力气推开,隔一段时间,它就会以多大的力气撞回来。

大二开始后的整整一年里,恳求与拒绝的戏码多次在父子间上演。父亲依然不同意。“马上都大三了,光学杂费就花了一万好几,这还不算其他的”。自己每年从年初连轴转到年末,在家里的核桃田、茶叶地、杂货铺中辛勤耕耘,这般努力,也不过3万左右的收入,勉强做到收支相抵。

这个账,父亲怎么都觉得不划算,“时间和钱都耗进去了那么多”。他希望用沉默将儿子的请求拖过去,最好一拖到底,拖到儿子毕业,“工作了总不可能再提退学吧”。

但大三开学不久,李一峰班主任的一通电话,却打破了他的计划——儿子逃课找工作去了。李伟不得不服软。

2017年国庆节后,李一峰办完退学手续,迅速离开了合肥。联系好复读学校后,父亲开着那辆开了好几年的旧面包车,亲自送他去市中学复读。

“没回头路了。既然选择了回来,就好好学,已经丢过一次脸了,不能再丢第二次。”在学校门口,李伟打破沉默。

尽管丢下高中课本已经两年多,但中途插班的李一峰再次展示出了他超强的学习能力。第一次月考,年级150多名;期中,年级60多名;到复读的下学期,他已稳定在年级前十。

高考前几天,李一峰一直没睡好,“亢奋,期待”,顿了半晌,“也有点紧张”。他做不到完全不紧张。因为复读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除了押上自己的未来,还押上了家人的信任,以及家人的颜面。

回老家没多久,他退学的消息就迅速传开,一度成为亲友邻里的谈资,并夹带着诸多不太友好的猜测。父亲李伟不知作何解释,只能沉默。

旁人的议论,李一峰也试图置之不理,但无论如何,“还是有点儿难受”。时隔将近一年,他仍没忘记那种寒芒在背的感觉。

搜索两个月,锁定川大口腔医学

712分,云南省理科排名第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先前指点议论的亲友邻里也纷纷好言祝贺。李伟心里终于踏实了,“丢掉的脸被重新捡起来了”。

李一峰心里也踏实了。他保守估分算了一下,预计成绩在670分左右。当他看到712分时,他既有意料之中的稳定,又有意料之外的喜悦,“付出没有白费,也没丢人”。

这个分数,同时还为李一峰赢得了清华、北大的邀请,但他都婉拒了,依旧选择了自己先前在网上花费两个月检索了解确定的专业:川大口腔医学。

李伟觉得有点可惜,他更希望儿子选清华北大。他听人说过,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不过,有了儿子此前的经历,他并未多做干涉,“我们不懂,孩子自己喜欢就好了”。

事实上,从大一意识到自己不喜欢环境科学后,在那段迷惘的日子里,李一峰就一直在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该做什么。

直到退学前两个月,通过上网搜索了解后,川大口腔医学被他锁定为奋斗目标。他列出了条理清晰的理由,努力说服别人,同时也说服自己:

“第一、我更擅长技术类的东西,口腔医学恰恰属于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和我的个人能力相匹配;

第二、川大口腔医学专业排名靠前;

第三,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好,收入可观,而且工作量相较临床,也会稍微轻一些……”

三条理由里,唯独缺了独一无二的喜欢。

符合实操性强、就业前景好、排名靠前条件的学校与专业,远不止川大口腔医学一家。

如何确定花了两个月在网上检索了解,并无实际接触的“心仪专业”真的就是自己喜欢、真的适合自己呢?万一今后在实践中发现不如意怎么办?

面对记者的询问,李一峰在短暂的沉默之后,近乎咬牙切齿般用力地把话挤出来:“我决定了的事,就不会后悔!就一定、肯定、确定会坚持下去!”

他说:“没有回头路了……就让时间来证明我的选择吧”。

网友评论

@real阿青1170:真正的牛人,需要什么一二三的理由。

@口腔外科陈医生:做为口腔医生,我还是建议读八年制硕博连读的最划算,特别是研究生都一大堆,本科基本没什么竞争力。这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似乎有选择障碍,未来不确定性太大,祝好运。

@骨科申杨:川大的口腔在国内是顶级的专业。口腔医师也不仅仅是补牙拔牙这么简单的工作,一样有很多复杂的病例需要极有天分和能力的医师来治疗。加油!

@漫漫育儿路:单纯凭着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口腔医学有些莽撞,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如找专业人士做个职业测试,多方测评,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岁月如金,祝愿你这次选择正确,学有所成!

@GBO' S MOM:和未来漫漫几十年相比,读了两年大学,再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很对也很有魄力!

一个励志的求学故事至此圆满谢幕,

但李一峰人生的再次寻路,

只能算刚刚开始。

少年,加油吧!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昊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