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当我们的肾功能受损或肾脏血流量降低时,肾脏会分泌一种叫做肾素的酶,在肾素的催化下,血管紧张素原就会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又会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
在正常状态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当人体血容量不足时,这个系统可以维持血压和组织供血,保持血压稳定,但在病理状态下,肾素持续释放,导致血管紧张素II异常升高,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力的缩血管物质,它的持续升高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促进醛固酮分泌,引起水钠潴留,进一步加剧血压升高。此外,血管紧张素II还可引起肾脏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从而导致尿蛋白、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不仅如此,血管紧张素II对心脏也有不良影响,其可导致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
氯沙坦钾正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俗称“沙坦”类降压药,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AT1型受体结合,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醛固酮分泌,促进水钠排泄,发挥降压作用。此外,氯沙坦钾还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房颤电重构和成纤维细胞增殖,逆转左心室肥厚,减轻心脏后负荷,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并可降低尿蛋白,逆转肾脏病理改变,具有明确的肾脏保护作用,还可改善糖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可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是目前唯一具有明确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对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钾尤为适用,可作为伴有左心室肥厚、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糖耐量降低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
根据高血压水平分类,血压值145/110mmHg属于2级高血压,首先应改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入,适量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和等,降压目标为<140/90mmHg,如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然无法达标,应启动药物治疗,氯沙坦钾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和首选用药,其降压作用平稳而持久,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较少,且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通常不需要中断治疗,用药依从性高,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初始治疗药物。与“普利类”降压药相比,氯沙坦钾不抑制缓激肽降解,罕见刺激性干咳,对于不能耐受“普利类”降压药所致咳嗽的患者,可以选用氯沙坦钾作为替代药物。
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规律地服用氯沙坦钾,用药期间应注意:
1.氯沙坦钾用药初期,尤其联合大剂量利尿剂(氢氯噻嗪)时,容易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视物模糊、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软弱无力等,因此,氯沙坦应从小剂量(50mg,1片)起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用药后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卧位突然起身或蹲下突然站起等,一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立即平躺,将头放低,一般10~20分钟可恢复,必要时补充生理盐水,回升血压。
2.氯沙坦钾降压作用起效较慢,通常需要3~6周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如果用药后血压不能快速达标,不要急于换药,坚持服药,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血压会慢慢平稳达标。
3.氯沙坦钾可抑制醛固酮释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引起血钾和血肌酐升高,一般治疗2~4周后应复查血钾和血肌酐,如果血钾>5.5mmol/L,血肌酐水平升高大于50%以上,应停用氯沙坦钾。
4.氯沙坦钾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减退可引起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因此,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使用小剂量(50mg,1片)氯沙坦钾。
5.氯沙坦钾可引起肾功能减退,一般停药可恢复,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血钾和血肌酐排泄受阻,容易引起高钾血症和肾功能衰竭,有上述病史的患者应禁用氯沙坦钾。
,